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诗歌,了解诗歌特质,了解吟诵2.抓住意象,认识李贺,走进诗人内心世界3.有情感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教学重点:1.认识诗歌,了解诗歌特质2.抓住意象,走进诗人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一.导入1.认识诗歌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现代汉语词典》诗歌特质一抒情言志诗歌特质二反映生活诗歌特质三节奏韵律2.初识李贺李贺: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二.初读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者,吟咏性情也。——南宋·严羽《沧浪诗话》1.根据诗歌特质一“抒情言志”,推荐阅读策略——意象分析。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方法指导:抓住具体物象,分析它在语境中的表现力或表达作用。2.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黑云”、“甲光”、“日”、“金鳞”、“角声”、“燕脂”、“半卷红旗”、“易水”、“霜重鼓寒”、“黄金台”、“玉龙”这些意象,感受到战场的雄壮、悲壮、和悲惨,感受到诗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3.学生活动:①自读诗歌,圈出诗歌中的物象。②并在课本中,具体物象边上的空白处写下该物象的表达效果。在学生品读出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声情并茂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报国雄心。三.再读诗歌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1.根据诗歌特质二“反映生活”,推荐阅读策略——结合背景读诗歌,可以结合诗人的生活。读诗的过程,亦是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方法指导,联系诗人生活,结合背景,进一步走进诗人内心,见天地,见众生。走近李贺: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二十一岁的李贺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因人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2.设计意图:通过诗人李贺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感受到李贺报国雄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诗人内心,体会李贺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通过李贺的遭遇,看到李贺时期那片报国无门的天地,更让学生联想到历史长河中千千万万的“李贺”。走进李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在感慨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之余,仍不忘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长期抑郁感伤,27岁英年早逝。3.学生活动:①结合背景知识,说说自己对李贺的认识。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读出李贺壮志难酬的伤感与无奈。四.吟诵诗歌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1.根据诗歌特质三“节奏韵律”,推荐阅读策略——朗诵和吟诵2.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通过示范吟诵,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美。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中国古诗有“吟诵”文化,激发学生兴趣,更希望他们能将此传承与发扬。3.师生活动:①教师打节拍,学生朗诵,感受诗歌节奏美。②教师示范吟诵,感受诗歌韵律美。五.群文拓展秋来作者: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学生任务:根据诗歌特质,通过意象分析并结合你对李贺的了解,品读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12    下一篇: 春望教学设计五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