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15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陶行知创造宣言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摘花、采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野餐,弄得园林一片狼籍,肮脏不堪。管家曾让人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却无济于事。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做了个大牌子立在路口,上面醒目的写着:如果您被园中的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次此15公里,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此后再也没有人闯入园林。新课引入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意外的惊喜,带来崭新的面貌,带来丰收的硕果。但生活中许多人因为缺乏自信,往往与创造失之交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拾回自信,敢于创造,勇于创造。新课引入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目标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鉴于对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作者简介1946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亦被列为黑名单的第三名。陶行知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他写信激励育才师生为民主斗争“再接再厉,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以底于成。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7月25日在上海爱棠路爱棠新村13号突然因脑溢血去世。惊悉噩耗后周恩来匆忙赶到。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目睹了旧中国的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就是阐释这一思想的重要文章之一。写作背景(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类型:事实论据、理论论据(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4)议论类型:立论、驳论(5)驳论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文体知识“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文体知识中(zhòng)伤???????????懦(nuò)夫????????????伤痕(hén)????????镰(lián)刀画龙点睛(jīng)山穷水尽(jìn)???检查预习字音字形遁(dùn)词??????????????豢(huàn)养?????????卦(guà)辞???????????屋檐(yán)???????自暴自弃(qì)?????走投(tóu)无路鲁钝(dùn)??????繁殖(zhí)?????????樵(qiáo)夫????懒惰(duò)????望洋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鲁钝:愚笨,不敏锐。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检查预习词语释义初读课文,思考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整体把握本文属于哪一种议论文?驳论文。整体把握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五种借口: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整体把握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第一部分(1-4):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第二部分(5-11):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12-15):以东山樵夫为例,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第四部分(16):发出创造宣言,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整体把握这篇精彩的驳论文,作者是如何引出议论话题的?这是哪种论证方法?作者将造物主、美术家、教育者进行对比而引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15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13    下一篇: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