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创造宣言》教学案例及反思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创造宣言》教学案例及反思案例叙述:《创造宣言》第二部分(四至十段)讲解:老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看到,陶先生借“有人”之口提出了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我”太无能和遭遇绝境。作者对此采用驳论点的方法一一予以驳斥,我们知道驳论点的方法一共有三种(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接下来请大家速读四至十节,说说此文用了驳论点的哪一种方法,在论证时有什么特点?(学生默读后面对老师的提问沉默了约一分多钟,在老师的焦急等待中,一学生站了起来)学生:文中除了第八节用了类比论证,第九节用了引证,七节内容都用了大量的事实来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而且这些事例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音乐、物理、地理、数学等各个领域,事例典型,论证观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令人信服。老师:回答得太准确了,确实作者在驳斥时用了概述的摆事实的方法,增加了作品的容量……(此时有一学生和同桌低语:“如果需要,我们还有更有力的论据。”听了我心里一动,随即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我相信读了此文,面对种种不能创造的遁词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就让我们来效仿陶先生,也来给这些所谓的理由予以回击吧!(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呼”地站起来)学生a: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不过于一枚桃核,但到了王叔远的手里就成了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平凡也莫过于一根胡萝卜,到了大厨师的手里三下五除二就成了“龙飞凤舞”。(教师、学生一边笑,一边鼓掌。学生一在掌声中坐下,学生二在掌声中站起,掌声随落。)学生b: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莫过于在沙漠,埃及人生活在沙漠,照样创造出不朽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学生c: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就能写出《咏鹅》,韩东郎“十岁裁诗走马成”。学生d:有人说:“我”太无能,不能创造。舟舟在众人眼里智力等同于五六岁的孩子,但他还是在音乐上表现出了他的天赋,曾和许多知名人士同台演出,富有创造性地指挥了好几场大型的音乐会。学生e:有人说:身陷困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战国时期孙膑被庞涓挖了膝盖骨,还写出了《孙膑兵法》。科学家邓稼先身患癌症,依然生命不息,创造不止。学生f:有……(老师示意学生坐下)教师:出乎意料!老师备课万万没想到会如此,我们不能再驳论下去,马上就要下课了,虽然这节课打破了老师的教学计划,但是老师今天非常高兴,我们的课就应该这样上,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交流。下面老师布置作业:刚才同学的发言启发了我,咱们回去找找看,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事例可驳斥文中错误论点。学生(齐声):好!(下课铃声响起)(注:为行文简便,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琐碎之处略去。)案例反思: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训练的是学生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我觉得这个案例将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要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事例来置换文中的论据,势必要牵涉到课外的积累。我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新的知识时,应该把新的信息与旧知识相联系,于是便完成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其间只是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抑或是一个引导者。从“案例叙述”中不难看出学生是怎样在主动探索中与旧知识相联系的,不难看出教师在其间已经隐退为他们中的一个成员(我自动淡出),只有鼓掌再鼓掌的份了。这堂课引起我的反思:反思之一:在此以前,我在探索过程中只重视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作用。今后,在课上老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利用学生兴趣点作为契入口,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张扬个性。反思之二:我们是否要谈冷场色变。以前课上当我提出问题,学生一沉静,我就沉不住气,总是自己一讲了之,这节课中,当我要求学生总结摆事实的特点时,就差点又越俎代庖了,而事实证明:学生完全有能力回答且回答得非常正确。于是我想课上必要的冷场还是需要的,老师提出问题总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沉默,在大多数情况下正表明学生在思考,只不过一时还没有把握,这时需要的老师的鼓励而不是代劳,否则只会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扼杀学生的独到见解。

 

《创造宣言》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一篇:20《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下一篇: 《创造宣言》课堂实录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