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案及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4、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

  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法:讨论 阅读

  教具:蚂蚁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的取食过程。

  1、蚂蚁的取食行为有何特点?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二、探究新知活动

  1、社会行为的概念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营业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蚂蚁、蜜蜂等。

  2、社会行为的特征

  放录像:蜜蜂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蜜蜂的社会行为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并提问: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

  (第二课时)

  3、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2)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4、探究新知活动

  (一)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蜜蜂、蚂蚁信息交流的录像。问题:

  ① 蜜蜂和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

  ②长尾猴又是怎样交流的?

  (二)探究蚂蚁的通讯

  ①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每四人一组阅读教材提示,拟定计划,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

  ③提示:

  蚂蚁喜欢吃什么?怎样饲养蚂蚁?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 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能否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5、小结:动物的社会行为有什么特征: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本节课通过同学们查资料、举例,我们知道了许多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采用分析、讨论、归纳观察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大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大家的思维空间。

  板书:

  1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2信息交流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作业:

  1哪些动物群体有最占优势者,你能举出例子吗?

  2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有什么异同吗?

  教学反思:

  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上一篇: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下一篇: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及课后反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