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美术 > 九年级下册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情境、构图、绘画语言等欣赏途径,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变化及主要成就。(2)通过对不同题材和作品形式的赏析,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美学素养。2过程与方法:结合历史的背景,对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体会中国美术各门类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作品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世纪的中国美术是历史与思想的碰撞,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中国美术各门类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及尊重传统、继承传统的价值取向。二、学情分析1、基于学生对于20世纪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难度适中,学生分析、体会作品的深层思想比较容易。2、本单元美术门类比较多,学生可以从阅读教材中获得大量的美术知识,教材清晰的从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方面展现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改革成果。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重点对徐悲鸿、张大千等艺术大师作品的探讨、感受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与创新。难点:通过对20世纪中国美术改革发展的了解,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并感受作品中表现形式、审美取向及技法的运用。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游戏“猜猜看”这是谁的作品展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骏马图》,张大千《一水孤蒲绿半天云雨情》上述画家都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中流砥柱,他们对中国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难度适中易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20世纪的历史环境(情境教学法)活动2【讲授】启发探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作品作品:《群马图》、《桃实图》《莲蓬蜻蜓》《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1)、《群马图》:徐悲鸿先生生平简介。他为什么画马?在中国人的思想中马寓意什么?万马奔腾展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意识?欣赏视频,在感受时代的背景时,总结出画作要表达的深层意蕴——百折不挠,艰苦创新的民族精神。(情境教学法)回到画面上来,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大多是线条、笔墨,那么这幅作品、还有什么语言?体积?比例?——加入了西方的造型艺术,体现了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吴昌硕生平简介。展示《桃实图》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画桃子呢?(故事引入)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吴昌硕的《桃实图》。同学们看到的是他晚年的代表作。这幅画作在用色用墨上有什么特点?学生欣赏讨论。(欣赏讨论法)这幅画艳而不俗,笔力雄健,源于我们的这位画家擅长金石书法。所以他的画作中有浓浓的“金石味”,为传统的大写意注入了新的活力。(3)作品:《莲蓬蜻蜓》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同学们可以找一找,哪里是工笔?哪里是写意?这幅画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幅画是如何体现动与静?虚与实?(欣赏讨论法)(4)作品:《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木刻版画结合《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情境分析这幅作品。如何体现反抗的精神及作品的特点?(情境教学法)活动3【讲授】启发探究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作品张大千的生平简介,与张大千的会晤。学生谈谈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播放张大千创作泼墨泼彩画的视频。学生感受其艺术的魅力,谈谈他是如何继承与创新的。(设计意图)张大千是20世纪享誉国内外的绘画大师,他开创的“泼墨泼彩”是西方艺术融入中国画最好的体现。学生通过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欣赏、分析,感受“笔墨当随时代,但前提是借古开今”的绘画理论。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李可染的生平简介与艺术特色看看画面中的《漓江山水》是如何将中国画的笔墨意境与西画的明暗结合在一起的。比较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与李可染《万山红遍》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感受李可染先生是如何继承,如何创新的。体会“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情画意。(分析比较法)(3)吴昌硕的生平简介与艺术特色欣赏《记写雁荡山花开》体会传承的重要性(4)林风眠、吴冠中艺术作品欣赏林风眠《仕女》吴冠中《春如线》(体会他们是如何发展中国画的)(5)复习罗中立《父亲》学生谈艺术特色及内心感想。油画本土化是如何体现的。(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自主分析、总结的活动,学生通过对比画作语言的不同点,提高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自信心。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1)、归纳总结今天我们畅游了20世纪的艺术长廊,其中你最喜欢哪位画家,还是说你有自己喜欢的画家?并完成单元评价。(2)、小结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艺术传统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世界各国艺术的相互融合在不断发展变化。我国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不仅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艺术,也丰富了世界艺术,为我们树立了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榜样。(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并用单元评价的形式落实自己的想法。给学生留出了自主研究、探讨的空间,也将本课学习目标进一步的深化、拓展,也为学生的审美构建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4
上一篇: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    下一篇: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