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9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程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元末农民起义(1)原因: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概况:1351年爆发从黄河下游发展到江淮地区“草根”朱元璋逆袭一、明朝的建立2、明朝建立(1)时间:(2)都城:(3)建立者:1368年应天府(南京)朱元璋(明太祖)灭元与统一全国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材料:洪武元年,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不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九年,定布绢与米麦相折之价。——孟森《明史讲义》1、目的:巩固统治。2、措施(1)经济: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鱼鳞图册二、朱元璋强化皇权2、措施(2)政治:全面改革官制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中书省行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民政和财政司法军务“三司”互不统属,从而分散行省权力。武汉·明楚昭王墓封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2、措施(2)政治:全面改革官制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二、朱元璋强化皇权2、措施(2)政治:全面改革官制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皇帝吏户礼兵刑工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二、朱元璋强化皇权2、措施(3)军事: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调兵和武官任命的权力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二、朱元璋强化皇权2、措施(4)设立特务机构:“厂卫”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职能:监视官民,保护皇帝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想一想权力的分散与制衡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大加强二、朱元璋强化皇权3、皇权高度集中的影响(1)积极: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统治。(2)消极:地方政府失去活力;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决策偏差。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考试范围:“四书”“五经”材料:乡试与会试中,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殿试考时务策一道。——《明史·选举志》《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各种公文结合儒家理论发表对时务的看法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考试范围:“四书”“五经”2、写作内容: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3、文章格式:八股文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考试范围:“四书”“五经”2、写作内容: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3、文章格式:八股文三、科举考试的变化4、八股取士的影响(1)对教育:禁锢思想,扼杀了创造性;(2)对选官: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材料: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这但四百六十余人。——顾炎武《日知录·拟题》四、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四、经济的发展2、手工业(1)纺织业:南北方都涌现出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2)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四、经济的发展3、商业(1)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2)出现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商帮: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明朝的建立:背景、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朱元璋强化皇权目的皇权高度集中的影响:积极、消极措施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明朝的统治考试范围、写作内容、文章格式、影响改革科举制度:课堂小结政治:在中央、在地方军事:五大都督府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经济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9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14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PPT2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