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掌握“八股取士”。2.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3.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原因:过程: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时间:建立者:都城:1368年2.明朝的建立: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府(南京)朱元璋其人其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胡军版陈宝国版高强版李立群版张铁林版严屹宽版明朝疆域图知识串联1.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2.假设你是朱元璋,来自社会底层,又历经磨难,你打算如何治国家?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2、目的:3、措施:①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②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①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分封诸王的目的)“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官制改革官制改革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皇帝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废丞相,权分六部)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lǐ]泉,他称这是大明的祥瑞,并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始终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朱元璋感到事情蹊跷,调查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从此,相权被彻底剥夺,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走向君主专制。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军事改革锦衣卫印锦衣卫腰牌4.设立“厂卫”厂卫:职能:特点:监视臣民。由皇帝直接指挥。东厂和锦衣卫。东厂腰牌东厂印课外阅读钱宰玩牌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武年间,吏部侍郎钱宰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昨晚干什么了,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是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朱元璋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看,正是丢了的那张。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当时打牌的那些哥们哪个是锦衣卫。很可能你收下人就是锦衣卫,这都无法得知。皇帝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我无孔不入,无所不在!5.改革的影响(或作用)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①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②地方:废行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③军事:设五军都督府,调兵权授予兵部。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④设立“厂卫”,监视官民。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宋朝之前宋、元明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相关史事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问题思考权力的分散与制衡。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材料研读目的:防止大臣专权,巩固统治。①背景:②目的:③考试范围:④答题标准:三、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加强对思想的控制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0
上一篇: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19    下一篇: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