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1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春节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扫尘拜祭祖先贴春联放爆竹贴福字贴年画着新衣压岁钱守岁团圆饭拜年祭财神春节习俗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朝非常重视过年,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岁朝欢庆图》春节的变迁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食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习俗扫墓祭祖荡秋千蹴鞠拔河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风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艾草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鼎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的变迁想一想: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哪些文化相关?宗教生产生活岁时文化礼仪历史名人讨论:过传统节日有什么现实意义?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13
上一篇: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12    下一篇: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