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学习目标通过近代兴起的中国节日和西方节日对比,感知并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含义;通过学生分组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海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史料呈现,以史为证,去伪存真,对传统节日发展演变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情景式实践活动传承传统节日的精髓,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课前准备明确活动主题,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小组主题;各小组明确分工,搜集整理资料,制作小组作品;教师准备粽子制作食材、艾草等道具。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难点:学生如何有序展开课前准备工作;如何理解传统节日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讲演法、代币奖励法、手抄报制作。活动过程以国务院第644号令导入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师:为何这些节日引起国家如此高度重视?活动展开1.活动一听说各小组根据老师出示《传统节日》的朗诵视频,说一说视频中都提到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分门别类根据提示,给节日分类。(引出传统节日的含义,明确概念)2.活动二演说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熟知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介绍安排在最后)古人认为五月初五前后五毒盛行,人们通过浴兰、插艾、挂菖蒲、饮雄黄酒等方式避邪驱毒,为此还有小朋友戴艾虎、穿虎头鞋的习俗;战国时期七国逐鹿,楚国大夫屈原辅佐楚怀王对内改革治理国政,对外坚持联齐抗秦,强盛一时。但后期楚王听信谗言渐渐对其疏远,在历经两度流放之后,见秦攻下楚都郢,61岁的屈大夫写下绝命诗篇《怀沙》,空吟“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在报国无门的悲愤中自头于汨罗江中。百姓知晓后纷纷划船寻找屈大夫的下落,见无果,人们又掷饭团于江中,希望鱼鳖不要吃了屈大夫的躯体,历经变迁,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成了端午最重要的意义。龙作为一种瑞兽主管施雨,划龙舟也是人们风调雨顺的期盼;古人很早就有了龙图腾崇拜,将划龙舟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是不是龙的传人对屈原丝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的认同呢?人们包粽子模仿动物角的样子,因为在古老的信仰里角能沟通神灵,或祭祀,或宴请宾客都能寄予美好的祝福。像这样的象征性意义有很多,过春节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清明节寄托着对祖先的哀思,中秋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回答)(从起源看,可能源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每一种历史传统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变迁和先民们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体现。)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随着封建中国的影响力的增加而逐步传至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甚至也成了他们国家的法定节日。而中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中有识之士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输入,渐渐地中国人淡化了属于本民族的节日。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成了新一代青年人追捧的节日。然后韩国端午祭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问,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将寄予何处?龙的传人所有的信仰要寄托给耶稣吗?同学们,两者较之,大家觉得我们更应该去过哪些节日显得更有意义?3.活动三传承又一个传统节日即将来临,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今天老师提前带着同学们过一过端午节!(师生一起包粽子,学生代表上台学习。插背景音乐)优秀传统代代传,文化内涵不茫然,中华文化根基深,何必效颦丢真身!我们的传统节日注定有不同的内涵,清明见面不能说“快乐”,端午相见祝安康,切记切记!“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预祝同学们端午节安康!(在背景音乐《莫问归期》里,师生互行礼,学生面向嘉宾,行一个标准的中国礼,预祝节日快乐)最后一张PPT: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二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