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式微译文、赏析及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赏析】
《邶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式作语助,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主题】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写法】
(1)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2)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          ,          ?          ,          ?
2.《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          ,          ?          ,          ?
3.《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          ?          ,          ?
【答案】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平泥中?
3.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二、阅读理解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2.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
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答案】
1.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2.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
3.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4.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5.C
 
上一篇:蒹葭译文、赏析及练习    下一篇: 子衿译文、赏析及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