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七年级上册

2.1学习伴成长教案2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伴成长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人体会学习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二、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压力,调节学习中的不良情绪。三、知识目标1、知道学习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2、知道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和各种能力的培养。3、了解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学习观念,知道终身学习的意义。4、理解学习对于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的重要性;2、难点:会分辨生活中哪些是学习,认识到学习没有终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案板下上网课的小女孩,网友评价:上面是生活,下面是未来。小女孩走红后回应,我不想当网红,我只想好好学习,小女孩为什么会如此想要学习?学习会带给我们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讲授新课】打开学习之窗学习的起源活动一:阅读教材14页“运用你的经验”讨论:(1)你们认得这两个字吗?在你们看来,1-7各表示什么意思?提示:(1)学习。(2)依次为学,小孩的一双手,绳结,房屋,小孩,习,雏鹰在太阳下学习飞翔。还么有启蒙的小孩子,两只手模仿大人的绳结,就是学;雏鹰在太阳下学习飞翔,反复试飞,就是“学习”。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活动二:阅读教材P15“探究与分享”。讨论:(1)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2)你经历的学习有哪些?和同学一起讨论,看谁想得最多。提示:(1)他们是在学习。因为学习的范围很广,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小强阅读课外书籍能帮他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小胜做义工能培养他的实践能力,小鹏自己做饭并为爸爸做饭能培养他的自理、自立能力,小利被同伴喝倒彩仍与同伴交往体现了他与人交往的能力。(2)让学生自由回答,如:做饭、洗衣服、打扫、打球、与小伙伴做游戏、养花…点拨: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学习的内容活动三:阅读教材P16“探究与分享”。讨论:同是一次春游,同学们各有不同的收获。他们的收获分别是什么呢?提示:“爬山真带劲儿!我好高兴啊”表明在爬山的过程中收获了心情的愉悦;“我觉得和同学一起玩很有意思”表明在爬山过程中收获了同学友谊;“我在那里听到许多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收获很大”表明在爬山过程中收获了历史知识;“我收集了一些植物的叶子,准备把它们做成标本”表明在爬山过程中探索了世界的奥秘,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实践能力归纳: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学习的特点活动五:欣赏歌曲《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讨论:这句歌词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觉得学习的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归纳: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活动六:阅读教材P17“探究与分享”讨论:(1)每个人都要学习吗?(2)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提示:(1)每个人都要学习。(2)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归纳:学习伴随成长,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活动七:故事赏析:已经94岁的吴天雄是中华文化大学堂里面年龄最大的学员。1980年退休后,他因对蜂毒治病产生兴趣而经常到中国科技大学的课堂学习蜂毒知识。为了更好地研究蜂毒理论,80岁时,吴天雄进入合肥市28中初中部学习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90岁时,走进中国科技大学学习,每周三上午学习中华文化的相关课程。现在,“学习”已成为他骨子里的事,吴天雄说:“我要将学习这件事进行到底。”思考:吴天雄“活到老,学到老”的事例说明了什么?归纳: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学习点亮生命活动八:视频展示“人为什么要读书?”讨论:人为什么要读书?归纳: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活动九:故事欣赏讨论:习近平主席的学习过程说明什么?归纳: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课堂小结】中学时代的少年拥有梦想,中学时代的少年更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去追逐自己的少年梦想,通过学习争取把少年梦想变为将来的现实。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珍惜当下的学习生活,用学习追逐梦想,用学习点亮生命。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板书设计2.1学习伴成长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表现学习的特点学习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课本材料,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采用启发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对于课堂生成及时点评、课堂气氛融洽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还是不错的。

 

2.1学习伴成长教案21
上一篇:2.1学习伴成长教案20    下一篇: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2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