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导入提及朱自清,同学们并不陌生,他独具魅力的散文作品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背影》便是其中的名篇,自它问世以来,引发了几代读者心灵的共鸣,有一首诗曾这样赞颂它: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领略那段一言难尽的父子深情。二、教学过程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完成以下目标: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把握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2.抓住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中心的叙事方式,深入理解课文。3.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一)作家与作品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1948年病逝于北平。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录在《朱自清文集》里。同学们对朱自清这位作家并不陌生,七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他的《春》,那是其借景抒情小品文中的佳作,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背影》,所呈现的是另外一种风格,堪称其抒写人文亲情的代表之作。我们来了解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了《背影》这篇散文。背景链接1917年冬,作者在北京大学读书,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除了职务。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背影》创作于1925年,所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适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职。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带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二)字词积累1.字音字形交卸(xiè)狼藉(jí)蹒跚(pánshān)赋(fù)闲簌簌(sù)踌躇(chóuchú)差(chāi)使琐屑(suǒxiè)游逛颓唐马褂触目伤怀情郁于中2.词义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典质:把财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勾留:短时间停留。踌躇:犹豫。颓唐:衰颓败落。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快速阅读本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我难以忘怀?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2.课文脉络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爱子的真挚感情。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怀念之情。(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本文多次出现“背影”,请同学们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文中共四次出现“背影”:①(出现在第一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出现在第六自然段)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③(出现在第六自然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④(出现在第七自然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朱自清用“背影”作为题目,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下面我们对这四处“背影”描写逐一品味、分析。“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一次提到“背影”,指出它非同寻常的意义,吸引读者集中注意力去了解其中缘由,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开篇点题,一个“最”字说明背影在“我”心中的印象尤为深刻,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提示全文的核心内容。“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第二次“背影”描写,即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第三次背影是在父子二人分手后,作者伫望着离去的父亲时所见,此刻作者心中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命运与前程,百感交集。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描写,包含无尽的牵挂。“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末段回顾父亲这些年来的境遇,回顾这些年来的父子关系,最后又落脚到背影上来,与开头呼应。因而,第四次的背影像一尊雕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于作者和读者心中。概括起来这四次“背影”描写分别是:思念父亲惦记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17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