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饮酒(其五)【教学目标】1.以“心远”为审美基点,探究文本中“心远”“心喜”与“心坚”的复合心绪。2.抓住“超然→悠然→陶然”这条隐蔽的情脉,把握诗歌含蓄而精致的抒情艺术。3.聚焦“人境”“心远”等词语和“山气”“飞鸟”等意象,体味“日夕当归”的文化传统,以及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言语表现风格。【课前准备】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诗句,并能流利背诵全诗。2.思考课后“思考探究一”,试着作答。3.阅读所发背景资料,了解陶渊明“三仕三隐”的经历。4.学有余力,读一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和《归去来兮辞》。【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对这首诗的预习,同学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困惑可能集中在以下三点:①为什么“心远”了所居之地也自然偏远了?②南山本是陶渊明家乡的寻常景物,为什么采菊东篱时见到南山,依然充满惊喜?③“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指的是什么?以学生困惑引出对“心远”“见”“此中有真意”等重点词句的深入理解。二、品读词句,整体把握全诗(一)关于“心远”的理解1.找学生朗读本诗,请同学们思考:①“远”是什么意思?仅仅是远离“车马”吗?②为什么远离功名利禄,内心自然就静了下来?③从“心远”一词中,还能读出什么?明确:①“远”是“远离”的意思。作者表面上写远离车马的喧嚣,实际是对富贵、权势、功名的一种远离。车马与富贵、权势、功名之间存在一种隐喻或象征的关系。②因为对富贵、权势、功名无欲无求,复归本心,求其放心,即使深处闹市,生命也会走向宁静和澄明。③从“心远”一词中,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现象的鄙弃,对自我“心远”能力的自豪。2.诵读前四句,抓住“何能尔”“地自偏”,读出自豪之情。(二)关于“见”字的体悟对寻常的景物“南山”,陶渊明有发现的惊喜。这一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发现了,如何理解他的这段话?(PPT)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点拨:“见”和“望”的表达效果一样吗?“我悠然地发现了南山”和“南山悠然地出现在我眼前”,哪一种翻译更好?南山之美,为什么陶渊明以前没有发现,独独回归田园,采菊东篱的时候才发现?明确:“悠然”“见”体现了南山的悠然、宁静之美。作者之所以不用“望”,是因为“望”是有意观赏,而“见”(xiàn,意同“现”)有意外发现之意。动作主体“我”转换成“南山”,更能体现南山的贴心、活泼,“我”与“南山”神遇、会通的悠然与惊喜。之所以在此时发现南山的悠然之美,是因为心远能力的形成,审美天眼打开了。(三)关于“此中有真意”的辨识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理解陶渊明忘言的“真意”。问题一:“此中”指什么?明确:“此中”指的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问题二:阅读下面的诗句,为何只说“日夕”佳,不说“清晨”佳?(PPT)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点拨:“日夕”“相与还”等意象的描写,暗合了“日夕当归”的文化传统。明确:日夕,是云气归家、鸟儿归家的时刻,实际是写作者心灵的归家,真我的归家。“清晨”则无法传递这样的意思。问题三:陶渊明为什么没有日夕当归的忧伤?点拨:联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等诗句,将“羁”与“还”对比,作者欢腾、幸福的内心触之可及!明确:悠然的南山,美丽的山岚,归巢的鸟儿,这些意象所渲染的美好境界正是诗人获得自由,回归真我后幸福之情的写真。小结:因为心远,繁华的人境、车马的喧嚣与豪华,在也等于不在;因为心远,在曾经熟视无睹的景色中能处处发现美,发现感动;因为心远,能够抽身而出,发现被世俗名利、富贵遮蔽太久的真我,这就是生命的真意!/2.心灵归家,真我复归的喜悦和幸福,还体现在陶渊明的哪些诗文中?(师生交流、自由分享)示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3.有感情地诵读后四句,注意抓住“日夕佳”“相与还”,读出新奇、欣喜的语气,在“忘言”中读出幸福之情。二、聚焦修辞,揭示隐秘情脉(一)心远→无车马喧→发现南山之美→在山气、飞鸟中体悟真我回归,这是一条比较明显的意脉,像一条小溪流淌在全诗中。在这条不断流淌的幸福小溪中,诗人的情感是无比丰富的。除了明确说出的“悠然”之情,还有哪些?问题一:诗人为什么不说结庐在浔阳或结庐在柴桑,而说“结庐在人境”?“人境”对应的是什么?从中看出陶渊明怎样的心情?明确:“人境”对应的是“仙境”,说明陶渊明是以仙人自居的,这样的措辞,表达的是一种超然、飘然的心情。问题二:“忘言”是什么意思?从“忘”字中,我们又能感受到陶渊明怎样的心情?明确:景色美得让人忘却言说,或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这正是天人合一的陶然、陶醉之情的体现。因此,诗歌中还流淌着一条“超然→悠然→陶然”的情脉。(二)这种一波三折的情脉,在你学过的文章中遇到过吗?明确:遇到过。如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诗词五首教案    下一篇: 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