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复习资料汇总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爱莲说 

周敦颐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宋朝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元公”是他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重点字词

  1. 蕃:多
  2. 独:只。
  3. 李唐:指唐朝。唐代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4. 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 染:沾染(污秽)。
  6. 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7. 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8. 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9. 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益:更加。
  10.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1. 亵玩:靠近赏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2. 焉:语气词,这里相当于“啊”“呀”。
  13.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4. 噫:叹词,表示感慨。
  15.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16. 鲜:少。
  17.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8. 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三、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四、总结:

结构概括:

一条线索,即以 爱莲  为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  草木之花 为莲的总陪衬,以 菊花 和 牡丹 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

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象征三种人:菊花象征隐逸者,牡丹象征富贵者,莲花象征君子。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莲 象征着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正直君子形象。

中心思想:

短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歌颂了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五、理解性默写:

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六、复习题: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请简要说说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頣强调人格修养,虽身处世俗洪流中,却坚守高洁的品质。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1)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3)气质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5.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异同。

相同点:①二者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②二者都从多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做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爱莲说》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描写莲的高洁品质。

③二者都运用了对偶等修辞手法,将骈句与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如《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同点:①这两篇短文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陋室铭》依托“陋室"表明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依托“莲花"突出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②语言风格不同,《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6.谈谈对“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的理解。

这句话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好的可贵品质。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7.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洁身自好,不阿谀逢迎;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纯正无邪,不拉拢勾结;品德高尚,声名远扬;挺立,坚守节操;端庄严肃,为人敬重。)

8.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批判、嘲讽)

9.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10.文末为什么将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11.最后用了三种语气议论,请分析是哪三种语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语气:陈述、反问、感叹。

作用:将作者对喜爱三种花的人不同的感情表露出来,使感情有起伏。

12.《爱莲说》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无论坏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13.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隐喻了做人要心地纯净,不受外界世俗的影响;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坏的现象诱导说法很绝对。生活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最后我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

上一篇:《爱莲说》专题练习    下一篇: 木兰诗复习资料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