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罗斯福新政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内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是部编版世界历史9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单元内容分析: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与德、意、日等国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政”;德、意、日等国却力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即本单元的线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结果。从本课内容分析:“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两个子目交代了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应对危机的“新政”、“新政”的影响三部分内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固有矛盾,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的结果。经济危机来势猛、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为应对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主要从生产、消费两个角度干预经济,帮助美国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美国国家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例。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整合,本课课题确定为“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导学生以人物罗斯福为线索解决美国“为何走向新政?”“如何实行新政?”“新政带来什么?”三个问题,理清危机与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政模式的创新及影响,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情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美国经济史的了解程度少,不理解危机爆发的原因,不理解美国为何走向新政?如何实行新政?新政带来什么?他们初步具备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史料探究活动。他们能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图示、图片和文字史料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危机的特点,认识美国走向新政的背景;能够在历史情境中概括出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探究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创新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罗斯福任纽约州州长、竞选总统、实行新政的经历,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情境想象;能够根据图示、数据、图片、文字等资料,明确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认识美国走向新政的历史背景,加强时空观念;能够在“新政三大方案”、“罗斯福的述职报告”、“公共工程的验收报告”等历史情境下,通过史料研习神入历史,能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史料实证意识;知道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能够通过问题探究,认识内部机制和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能够通过罗斯福的事迹,感受他的执政智慧、为国担当的勇气与创新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素养。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干预国家经济的措施。教学难点:美国走向新政的原因,新政的影响。教学流程示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导入新课【出示人物档案】1882年,出生于纽约州望族;1910年,涉足政界;1921年,患上脊髓灰质炎症;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2年,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连任四届。【教师提问】他是谁?罗斯福。这位轮椅总统连任四届,在美国历史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足见他受美国民众欢迎程度。他到底做了什么,赢得了民众的爱戴和支持?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听教师讲述由人物档案引出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学生学习人物事迹——罗斯福新政的兴趣得到激发。新授课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危机1.危机的酝酿【教师讲述】1929年元旦,46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入主纽约州州长官邸。【出示材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教师提问】他眼中的美国是什么样的呢?【教师讲述】正如这位纽约州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当时的美国,繁荣。比如全国最大的工业部门汽车制造业。【出示材料】1919-1929年汽车数量变化图1919年的67万辆发展为1929年的2300多万辆,占全世界产量的5/6。又如电气用具制造业。【出示图片】这个小孩在做什么?用收音机听广播。除了收音机,电冰箱、电熨斗、洗衣机、吸尘器等家用电器逐渐走入人们的家庭。【出示图片】美国街头宣传画:“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美国独一无二”【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罗斯福在总统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讲中反思1929年的繁荣,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材料】“繁荣的迹象可能成为灾难的征兆!”——罗斯福【过渡引导】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看两组数据:【出示材料】1929年前美国各阶层收入比例1920—1929年生产产品增长比例与工人工资增长比例【教师提问】通过这两组数据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购买力)之间的关系,怎么表述?【出示图示】奇怪的是,既然社会的消费能力远远赶不上生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罗斯福新政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