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4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3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2018.2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伟人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近距离地了解生活中的更真实的鲁迅先生。十篇作品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阿长与〈山海经〉》3.《藤野先生》4.《狗?猫?鼠》5.《二十四孝图》6.《五猖会》7.《无常》8.《父亲的病》9.《琐记》10.《范爱农》萧红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初读课文幽默风趣关爱青年校样擦手观影让车待客热情忘我工作细致公正亲自包书整体感知细节描写“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走路轻捷,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细节描写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但还是要再多吃几个,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细节描写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萧红深受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句话充满着温馨和谐与其乐融融。细节描写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因此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账。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1)这篇文章围绕鲁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2)文中采用撷取凡人琐事刻画形象,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提供了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伟大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拓展延伸查找有关资料,以《真实鲁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附推荐作品:唐弢《琐忆》林语堂《悼鲁迅》郑振铎《永在的温情》孙伏园《忆鲁迅先生》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周作人《关于鲁迅》网络《以前读不懂鲁迅,现在却看得泪流》“宽广”的鲁迅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是被高高挂起的“政治图腾”,为所有人仰视;他是不倒的旗手、永远的斗士,横眉冷对、直言正色,是他的标签。但有人说他是刻薄的“绍兴师爷”,无情的教化工具,最不幸的是,他还成为了一代年轻人的“噩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那么,是鲁迅被高估了吗?当然没有。世界文坛称他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最大领土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也想提名他为候选人。只因他自认不配,拒绝了。鲁迅被推崇至中国文学乃至历史如此高的地位,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44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44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4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