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 官渡之战
1、背景
(1)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2)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唯才是举,实施屯田,势力逐渐壮大;(3)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2、概况
(1)时间:公元200年;(2)交战双方:曹操pk袁绍;(3)战术:声东击西、各个击破、袭击粮囤;(4)特点:曹操以少胜多;(5)结果:歼灭袁绍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 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概况:
(1)时间:公元208年;(2)交战双方:曹操pk孙刘联军;(3)兵力对比:20余万VS约5万;(4)战术:诈降、火攻;(5)特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6)结果: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 三国鼎立
1、背景
(1)曹操:经营关中,完成了北方的统一;(2)刘备:得到湖北、湖南大部分,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3)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南、湖北。
2、建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220年 洛阳 曹丕
221年 成都 刘备
222年、229年 建业 孙权
 
3、发展概况
(1)曹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2)孙吴:①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②230年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联系。(3)蜀汉:诸葛亮治理→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 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2)263年魏灭蜀,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
2、建立:(1)时间:公元266年;(2)都城:洛阳;(3)建立者:司马炎。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统治:优待大地主、大贵族→奢侈腐化、追求享乐。
二 八王之乱
1、背景:(1)晋武帝分封同姓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强大;(2)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奢侈享乐;(3)晋惠帝昏庸无能。
2、概况: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影响:(1)西晋从此走向衰落;(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与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主要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3、概况:①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②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③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4、建立政权:十六国
(1)时期: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2)建立: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成汉,总称“十六国”。(3)概况:攻占不断,经济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5、前秦
(1)强盛时期:4世纪后期;(2)民族:氐族;(3)概况:①统一黄河流域;②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出儒学。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316年,匈奴人灭西晋
2、东晋建立:(1)时间:公元317年;(2)都城:建康;(3)建立者:司马睿。
3、统治:依靠南、北世家大族维系统治(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4、北伐:多次北伐,但未能收复中原(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5、兴盛:淝水之战胜利,社会经济发展,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6、灭亡:武将掌权→420年东晋灭亡→南朝更迭
二 南朝的政治
1、朝代更替:宋→齐→梁→陈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南朝 刘裕 420年-479年 建康
萧道成 479年-502年
萧衍 502年-557年
陈霸先 557年-589年
2、南朝-宋
(1)疆域:南朝中最大;(2)统治:宋武帝、文帝时期,轻徭薄赋,民殷国富,社会安定。
3、南朝-梁
(1)统治:放纵世家大族,政治败坏;(2)影响:①发生大规模叛乱;②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的原因
(1)北民南迁,输送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原因);(2)江南自然条件优越;(3)江南社会比较安定;(4)人民辛勤劳动。
2、开发的表现
(1)农业:开垦耕地、兴修水利、精耕细作、多种经营。
(2)手工业:缫丝、制瓷、冶铸、造船、造纸等显著发展。
(3)商业: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
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 淝水之战
1、背景:前秦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
2、概况:
(1)时间:公元383年;(2)交战双方:前秦pk东晋;(3)兵力对比:
87万 vs 8万;(4)结果:前秦大败;(5)特点:东晋以少胜多;(6)影响: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分裂割据局面;(2)北方各族长期杂居,民族融合成为趋势;(3)鲜卑拓跋部保持原有习俗,不利于国家治理。
2、改革概况
(1)皇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目的:①直接目的: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3)措施:①迁都: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②汉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4)性质: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5)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6)成功原因: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根本原因);②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③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④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三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1)经济:①内迁民族由畜牧转向农业生产;②汉族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各族生活习惯。
(2)政治:少数民族政权重视世家大族,实行君主专制。
(3)文化:用汉语、民族舞乐传播、儒佛道发展。
(4)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减少。
2、影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个人简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
2、《齐民要术》:
(1)内容:①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不误农时;②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③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2)影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齐民要术》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二 科学家祖冲之
1、个人简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数学家。
2、主要成就:
(1)数学:①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②《缀数》:与其子合著,在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后来传到日本、朝鲜。
(2)历法:《大明历》:当时最先进,朝廷正式颁行。
(3)机械制造: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 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
(1)曹魏时期:锺繇、胡昭,擅长行、草、隶书;
(2)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锺、胡书法为标准书体;
(3)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唐·颜真卿;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宋·苏东坡);
(4)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2、绘画
(1)种类多样: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
(2)代表:顾恺之《洛神赋图》、顾恺之《女史箴图》。
3、雕塑
(1)背景:统治者宣扬佛教忍受、顺从以巩固统治;
(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下一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