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卷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选择题1.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流失B.华北平原遭受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威胁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2.“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观()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3.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别称,这里的“关”是指()A.山海关B.太行山C.大连D.大兴安岭4.东北的大小兴安岭由于气候寒冷,其植被类型主要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D.热带季雨林5.以下城市不位于东北三省的是()A.哈尔滨B.满洲里C.沈阳D.乌鲁木齐6.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A.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B.东北被称为“白山黑水”C.中俄两国界河鸭绿江位于这一地区D.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7.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大,由此可以判定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A.寒冷干燥B.炎热多雨C.寒冷湿润D.炎热干燥8.人们根据土壤颜色常把东北平原称为()A.紫土地B.黄土地C.黑土地D.红土地9.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B.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C.南北大约跨10度D.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10.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B.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电子、汽车等工业部门C.全面进行综合整治、合理规划D.继续发展能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工业部门11.关于东北地区地表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环水绕B.千沟万壑C.崎岖不平D.湖泊众多12.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A.大连B.天津C.沈阳D.鞍山13.东北三省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山地、丘陵B.平原、山地C.山地、高原D.高原、盆地14.“玉米黄、高粱红”这是下列哪个地区的风光()A.长江中下游地区B.东北平原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5.“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形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6.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寒冷短促,夏季漫长,但气温不高B.降雨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C.蒸发较旺盛,气候湿润D.纬度位置高,紧邻夏季风源地17.关于我国盛产如图作物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农业经营规模大,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D.在种植农业方面优势不明显,应该发展石油工业18.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第二大平原B.地势坦荡开阔C.黑土面积广大D.沼泽湿地较多19.黄土高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A.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高产马铃薯B.水稻、油菜、小麦C.甜菜、大豆、高粱D.棉花、花生、玉米20.下列省级行政区在黄土高原的一组是()A.山西四川B.陕西贵州C.陕西山西D.河北河南二、综合题21.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白山”是指_______________,“黑水”是指_____________.22.北方地区农田多以___________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南方地区农田多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23.北方地区是我国_______________带水果的重要产区,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_______________的产量最大.24.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__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三、综合题25.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某中学的一个地理兴趣小组以家乡所在的北方地区为例,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区域地理特征,读图回答问题/(1)该兴趣小组所研究的北方地区位于图一中的C区域,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_______________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卷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七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