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34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6.1自然特征与农业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热热身:中国地理分区BDCA1.四个区域分别叫什么名称?2.说一说各区域的分界线?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2.北方地区地形特征?3.北方地区气候特征?探究学习一:北方地区的位置及特征一.位置范围1.自然: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三大地理单元2.政区:北方地区包括黑、吉、辽、京、津、冀、晋、鲁、豫、陇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注意边界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部分、甘肃与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3.经纬度位置:34°N~53°N,100°E~135°E4.面积:面积占全国20%。北方地区地形平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1、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2、特点:A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B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二)土壤条件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东北平原——黑土地黄土高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地黄土高原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地表沟壑纵横。海河、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华北方地区主要河流有:黄河(支流渭河与汾河);海河;以及京杭大运河。东北地区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河流特征: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水量、含沙量南北差异较大,都有结冰期,且北长南短。河流的航运价值东北与华北差异较大。河流多洪涝灾害主要河流:原因分析:A、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北方河流下游地势低平;C、许多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畅,且形成地上河。D、海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汛期时,洪水集中,干流流水不畅。治理措施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海河、淮河: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等。如图: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北方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1月平均气温均低于O℃:冬季寒冷北方地区北方地区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20℃:夏季炎热气候特征气温: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观察分析:北方地区的三大地形区各自主要的农作物都有哪些?读图,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花生棉花、大豆小麦、玉米、谷子甜菜旱地为主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①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②地形: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面积耕地。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②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不利条件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④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北方地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北方地属温带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同时北方地区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著名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综合性工件基地。北方地区的总体情况总结为:自然特征与农业自然特征农业1.位置和范围耕地类型农作物面临的问题2.地形3.气候特征4.土壤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课堂小结1、下列地形区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C检测目标C3、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盆地和山地B.高原和

 

第六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34

 

上一篇:第六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28    下一篇: 第六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3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