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短诗五首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 短诗五首情景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自从《诗经》以来,诗歌的发展历史从未断绝。尤其是因“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新诗”,为宣传新思想,推广新文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课所学习的五首短诗,都是“新诗”中的经典之作,尽管它们都很简短,但都是那个时代中最耀眼的文字,品读这些诗歌,不仅让我们得到艺术的享受,也能得到生活的启示。目标1.了解有关诗人的文学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在把握诗歌意象的上,深入体味诗歌的意蕴,感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3.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律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生难字词墓畔(pàn)  吟唱(yín)  舵手(duò)房舍(shè)  埋没(mái) 芦荻(dí)卞之琳(biàn) 鲁达(niè)月夜作者档案尹默(1883-1971),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原名默,字中、秋明,号墨,别号鬼谷子。祖籍兴(今湖州兴区),1883年生在汉阴,早年留学日本,后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文题解说《月夜》:题目表明了诗歌所写的内容是诗人在月夜下的所见和所感。写作背景  《月夜》:这首诗写1917年,1918年在《新青年》第一期刊登,成为现代第一首散文诗。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社会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月夜”一样。《新青年》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觉醒了一代人,为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结构图示课文精研细读    诗的前两句描写霜风、月光有什么作用?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个凄冷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突出了诗人对独立人格和个性解放的精神追求。    课文精研细读    怎样理解诗人的情感?    深秋夜晚,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在这种索的环境中,诗人面对一株“顶高的树”,也就是更强势的人或势力,也“并排立着”,决不“靠着”,反映了诗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主题概括《月夜》通过霜风、月光、树的衬托,表现了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红墓畔口占作者档案戴望(1905-1950),原名戴梦欧,字朝安。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江思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草》《望诗稿》《灾难的岁月》等。文题解说《红墓畔口占》:“口占”指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题目指出了这首诗是诗人在凭吊亡友红时,在墓前出口吟成的。写作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短诗五首课件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课件PPT    下一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3短诗五首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