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pptx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3.短诗五首月 夜尹默【尹默】(1883-1971),原名默,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这首诗写1917年,当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下,广大的人民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封建愚昧思想仍旧严重的戕害着我们的民族。因此,唤起自由思想和个性意识很重要。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象征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现实环境。  运用象征手法,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主旨:红墓畔口占戴望【戴望】(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红】(1911-1942),原名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红谈容易,戴望“他们多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红之墓’ 的木签。”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红。 《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闲话。跋山涉水,友谊深厚;用红山茶的隐喻,表达出对红的赞美与哀悼,也象征她如茶花般热烈、红的生命。表现现实黑暗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逝者安详,对生命之旅感慨、反思。主旨:   

 

第3课短诗五首pptx课件
上一篇: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2份打包    下一篇: 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