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屈原(节选)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7 屈原(节选)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3.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4.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孕的深意。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含的深意。一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 (设计者:   )一、导入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白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二、了解知识1.戏剧是一种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从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命运悲剧、英雄悲剧、社会悲剧);喜剧(讽刺喜剧、抒情喜剧、闹剧);正剧(悲喜剧)。从作品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传统剧、童话剧。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从剧情繁简和结构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2.本篇文章是一部历史剧,勾画P62课下注释1,也是一部多幕剧,快速浏览P67附录话剧《屈原》。《屈原》全剧分为五幕:“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3.了解屈原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江而死。有联评为: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4.写作背景《屈原》1942年写。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敌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是借了屈原的时代象征当时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这个剧最后终被国民党当局禁演。三、走进课文1.三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生难字。2.朗读第一自然小字部分。这是戏剧的舞台说明部分,交代了人物、场景、道具和服饰,为演员出场做准备。3.整体感知(1)与以往的课文相比,此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阅读课前阅读提示寻找答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

 

屈原(节选)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屈原教案    下一篇: 第17课屈原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