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天上的街市》相关资料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时代,通读了《庄子》《楚辞》《史记》等书,并阅读了启、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本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莱、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深受他们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与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4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23年写了讨檄文,揭露介石的反革命阴谋。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历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一生主要的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天上的街市》写作背景这首诗写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啊!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例如,他在《仰望》中写道:“污浊的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海中的哀歌》中写道: “浪又浊,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险恶的风浪,没有一刻的宁静,滔滔的浊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我要几时候,才能恢复得我的清明哟!”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陡然归破灭,诗人的一度兴奋激动陷入了苦闷伤感,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

 

《天上的街市》相关资料
上一篇:《天上的街市》教学反思    下一篇: 《天上的街市》评课稿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