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3 制取氧气(第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法制取新物质的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法,初步掌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3.认识分解反应;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和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法和验满法;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逐步认 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的科学。二、教学与难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阅读】“氧来乐”是养鱼伯伯的“救命药”,鱼塘定期使用可避免鱼儿缺氧死亡,以下是“氧来乐”产品的说明书。根据说明书,我们知道过氧化氢可以产生氧气,接下来我们进行实验探究。阅读说明书,思考通过生活中见物质的说明书,让学生知道过氧化氢是制取氧气的一种法。探究: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教师演示实验:实验1:在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现象:木条不能复燃,结论:说明温下放出氧气少。实验2:另取一试管,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木条复燃了结论:说明在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MnO2)时迅速产生氧气。【思考】在该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实验3:待实验2的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观察二氧化锰的量是否减少。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木条复燃了结论:反应停止后,二氧化锰的量没有减少,说明二氧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时产生氧气。【思考】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出催化剂的概念和特性)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特性:(1)“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加快);(2)“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观察现象,思考思考、讨论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观察对象是二氧化锰。(2)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验证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变。阅读课本,结合实验得出催化剂的概念、特性及作用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上一篇:制取氧气(共2课时)教案    下一篇: 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