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2.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3.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4.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的传播速度为5.关于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听小骨—大脑 B.听小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C.鼓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D.听觉神经—鼓膜振动—听小骨—大脑6.关于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8.在图所示的波形中,能反映是同种乐器演奏,但声音响度不同的是()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丙和丁9.如图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则声音的传播可能是由()A.气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液体→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10.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A.165m B.198m C.221m D.330m11.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控制噪声.13.小俞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小俞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____m(空气中声速取340m/s).这种方法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14.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同时通过推理可知:________不能传声.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D。2.答案:A解析: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根据喉结的振动,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控制噪声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试题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单元检测试卷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