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复习目标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3、声音的利用。4、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二、复习重点、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2、难点:音调与音色的应用,声知识的拓展。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巡回指导。本教学过程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梳理,达到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目的。知识网络/考点分析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种特性;(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介质。固、液、气均可,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纵波的形式)4、声音传播的实质:声能(能量的传递)5、声音传播的速度:在空气中340m/s、水中1500m/s、钢铁中5200m/s2、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人耳距声源的远近。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0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50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70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90dB。(2)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嘴能说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声源的结构。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音色不同。(结构改变较大)买西瓜轻拍听生熟,是根据音调不同。(松紧发生改变)3、噪声:狭义上说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无规则。广义上说是一切影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消声、吸声、隔声。4、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注意点:伤人。二、分层切块课外知识梳理1、双耳效应:两只耳朵更能确定声音产生的方位和距离,有给声源定位的作用,听声音更具立体声。2、回声: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0.1s人耳才能区分,要听到回声,人耳距声源至少17m。3、多普勒效应:同一声音,向你运动时听上去音调变高,远离你时听上去音调变低。应用:测速仪向迎面而来的物体发出一列声波,回声音调变高,从高出的数值可知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4、发声体越紧、越细、越短,振动所发出的音调越高。如吹笛子、吹酒瓶等。5、声音的反射:声波像平面镜反射太阳光那样,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6、(从阅读和习题中自己补充)三、师生精讲:本教学过程由老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1:当我们听到收录机扬声器发出声音时,扬声器附近的空气已经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了吗?振动是一种来回往复的运动,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发生振动会引起四周空气振荡,激起附近空气的振动,这样一层层传出去,直至使贴紧我们耳膜的空气振动.声音传播的过程就像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空气粒子把波动的形式向前传递,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并没有迁移到我们耳朵附近.例2:声音的高低到底指什么?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惟—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声音的响度。例3:超声波是怎样清洗精密零件的?精密零件浸没在清洗液中,清洗液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一会儿受压变密,一会儿受拉变疏.在受拉变疏时清洗液会发生碎裂,碎裂时会产生许多小空泡,这种小空泡立即又会崩溃,而崩溃时会产生很强的微冲击波,这种现象叫“空化现象”.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小空泡便急速地生而灭、灭而生.由此产生的冲击波就像是许许多多无形的“小刷子”很起劲地刷洗着精密零件的每个角落.四、评价运用五、课后作业六、教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四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课教案八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