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五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流程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有时振动停止后我们仍然能听到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时发出来的声音仍然在传播着,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敲鼓时鼓面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吹笛子时笛子里面的空气柱在振动,拉二胡时弦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速计算:s=vt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340m/s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s涉及到回声的计算,一般是2s=vt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我们能听到的声的频率氛围是20Hz到20000Hz,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听起来越尖锐,刺耳,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听起来低沉,粗犷。声音的特性——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例如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声音的特性——音色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来,这就是声音的另一个特性——音色,音色跟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声的利用声包括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思考:什么是噪声?交流:物理学角度,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等级: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思考:如何控制噪声交流: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例题习题:例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例2医院里的“B超”实际上是利用了________波来观察人体内部,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强的_________波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会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恶心、眩晕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危及生命。1.中考考场附近设有禁鸣喇叭的标志,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该标志的是()2.为了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4.在经过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这是利用哪一种途径减弱噪声()A.在人耳处B.在声源处C.在传播过程中D.在人耳处和声源处5.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难点聚焦“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一、转换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2.右图是探究声音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凋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3.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五
上一篇: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六    下一篇: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