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课堂实录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老王》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杨绛的名作《老王》。这是杨绛和老王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乘客和一个车夫的故事。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屏显】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二、素描人物师:因为常坐,也因为一路上说着闲话,所以,这个故事,又不仅仅是乘客和车夫的故事。通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们可以先在课文中圈点批注,然后交流。【屏显】老王素描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的车夫,你看他。杨绛素描老王说,杨先生真是一个的乘客,你看她。(学生圈点批注)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老实的车夫,你看他从来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这一点。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热情的车夫,他每天给我们送冰,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师:这里,也更多是说老王的老实。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善良的车夫,你看他送给我们好香油和大鸡蛋。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车夫,你看他免费送钱先生上医院。生: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悲惨的车夫,你看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师:那在老王的眼里,杨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不过,老王不会叫她杨绛,老王会叫什么?生:杨先生。师:先生,是当时对有知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相当于春秋时期的——生:子。生:老王说,杨先生真是一个善良的人。你看我送钱先生上医院本来不要钱,她坚持给我钱。师:孩子们,这里能够说善良吗?你坐了车,给钱是天经地义的哦。其他同学呢?生:没有想好。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你们很容易评价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很难对杨绛做出一个评价。这很正常,这篇课文意蕴很深,而且你们是初读。随着对课文了解的深入,我们会更多认识杨绛。不过有一点,我们现在就可以确定,杨绛是一个——生:是一个好人。师:人这一辈子啊,能够得到“这是一个好人”的评价,是很不容易的。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绛和作为人力车夫的老王有很多的不同,但有一点非常相同,那就是——生:他们都很善良,都是好人。三、体察愧怍师:这是一个善良与善良相遇的故事,这是一个真诚与真诚辉映的故事,可是,善良的杨绛先生,在老王死后却总觉得心上不安,几年过去后仍然心存愧疚。可是,按照我们一般大众的做人标准来看,杨绛真的不应该感到愧疚的呀!【屏显】熟读精思,找到杨绛不必愧怍的理由。师:因为时代不同,我们现在理解《老王》这篇课文有难度,熟读精思是走进文本的好办法。交流开始。生:杨绛不必愧怍。当别人因为老王眼睛不好都不愿意坐老王的车的时候,杨绛不仅坐了老王的车,还常坐,这样就照顾了老王的生意。生: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杨绛给了老王钱,而且当时香油和鸡蛋那么珍贵,杨绛给的钱肯定也不少,应该可以改善老王的经济状况。师:至少,杨绛当时是这么想的。包括她不要老王车费减半,老王送钱先生上医院不要钱的时候,杨绛坚持要给,大概都是出自于这样一种善良的心愿。生:杨绛知道老王的一只眼睛是瞎的,一只眼睛不太好,她问了她女儿,知道是夜盲症,然后给老王吃了鱼肝油,治好了老王的眼睛。师:你真会读书。文章虽然没明说,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推测,老王的生存状况也是杨绛一家的话题。生: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杨绛是一个知识分子,她去给老王开门,我觉得她做得很好,很善良,不必愧怍。师:人家来拜访,你去开门,这是礼貌,不是善良。但是,这里有一处是可以体现善良的。生:我一直看着他下楼,担心他摔倒,听不见他脚步声了才回屋,又为没有请他坐而抱歉。师:是啊,杨绛真的做得很好了,不必愧怍了。杨绛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那么,杨绛果真是幸运者吗?你们读了《杨绛传》的节选,有什么可以说的?生:杨绛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她是一个被批斗被改造的对象。生:她当时在那里扫厕所。师:而且连扫厕所,杨绛也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他们当时卑微到什么程度。作为中国最出色的一批知识分子之一,杨绛在用她翻译《堂吉诃德》的手,洗厕所的污垢。真是暴殄天物啊!生:而且还被剃了阴阳头。师:孩子们,这是是一个女人啦。这是一个漂亮的高贵的大家闺秀啊,而且她《堂吉诃德》的翻译稿还被没收了。那么,杨绛是一个幸运者吗?生:不是啊!师:可是,她还是在关心比他更不幸的老王。我们用一组排比句表明杨绛不必愧疚的理由,我们齐读——【屏显】善良的杨绛不必愧怍。当别的乘客因为老王眼睛不好不愿意坐老王的车的时候,杨绛特意照顾老王的生意经常坐老王的三轮;当老王主动提出送冰的车费减半的时候,杨绛想到老王的穷苦坚持给了老王原价车费;当老王送钱先生上医院坚持不要车钱的时候,杨绛坚持给了老王车钱。不仅如此,杨绛还让女儿送鱼肝油给老王,治好了老王的夜盲症。不仅如此,杨绛还愿意和老王一路上说说闲话,给予他别人不愿意给予的关心和温暖。更难能可贵的是,杨绛自己也身处巨大的不幸之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她也穷,也苦,也时时刻刻担惊受怕,如惊弓之鸟。师:其实,杨绛和老王一样,在那个时代,都处在一种“活命”的状态。活命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课堂实录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七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