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第16课三国鼎立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包括的内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等内容。2.学习者分析学生对三国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有很多内容是从《三国演义》等小说中获取的。3.学习目标确定(1)了解官渡之战。(2)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4.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分析造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结果的原因5.学习评价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肯定。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三足鼎立比喻三股势力相当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如果三个国家势力相当而形成的稳定局面就是三国鼎立,我国历史上确实形成过著名的三国鼎立局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三国鼎立”。学生活动1听讲活动意图说明:提问方式导入,引起学生思考关注。环节二:教师活动2官渡之战1、多媒体展示分裂割据形势图。老师介绍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冲击下,汉室衰微,各地豪强割据势力兴起,他们彼此混战,造成国家分裂,经济破坏,人民痛苦,有诗为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多年的兼并战争使北方出现了两强对峙,袁绍和曹操,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他们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进行了著名的官渡之战。2、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形势图”,提示学生注意“河水”“官渡”“乌巢”等重要地名。3、引导学生说出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的结果、战争的特点、战争的影响。4、【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老师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探寻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分类思考问题的能力。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候;招揽各种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农业生产。简单介绍“屯田”,屯田是汉以后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屯田组织性强,耕地面积大,耕作方法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军事上,战术得当。(火烧乌巢)结合课本81页“相关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曹操重视人才,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的战术建议。客观上,袁绍轻敌。老师分析并强调官渡之战的影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1、多媒体展示曹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指出“壮心”就是要统一全国。而要完成统一就会和南方的孙权和刘备发生战争。过渡到赤壁之战。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形象直观的了解战争形势,并介绍“赤壁”“夏口”等重要地名,3、引导学生说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的结果、战争的特点、战争的影响。4、【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寻,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远道奔走,兵士疲惫。不服水土,流行疾病。北方人不习水战。孙刘战术得当。(火攻)曹操骄傲轻敌导致战争失败。三、三国鼎立多媒体展示“在三国鼎立形势图”,教师指出曹操、刘备、孙权各自的势力扩张。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老师简单介绍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魏国: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多媒体展示“翻车”并简单介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和民族团结。学生活动2(1)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双方和结果。(2)分析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原因。(3)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双方和结果。(4)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5)找出魏蜀吴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环节三:课堂总结教的活动3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主要知识的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为方便记忆,我们用一、二、三、四来总结本课知识。一种局面:三国鼎立二次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个政权:三国名称和都城四个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学的活动3思考总结活动意图说明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7.板书设计一、官渡之战1、时间2、双方3、结果二、赤壁之战1、时间2、双方3、影响三、三国鼎立1、魏2、蜀3、吴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PPT9.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3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