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这一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课内容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大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教材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但是,这一历史事件时空跨度较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情分析】在学习《三国鼎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导致皇权衰微,黄巾起义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等情况,这些知识正是三国鼎立形成的背景之一。同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小说、电视电影、游戏了解了三国时期许多生动的故事,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七年级学生认识能力还不高,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为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2)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影片情境,导入新课(PPT展示:小说《三国演义》封面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剧照。)同学们,大家对小说《三国演义》应当非常熟悉吧,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而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下面我们就一睹为快它的片头吧!(播放《三国演义》片头)(学生兴致勃勃地看完后)我想大家已经穿越到了那战乱纷争、尔虞我诈的三国时代了吧!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历史上,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共同走进第16课《三国鼎立》。本环节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官渡之战(板书)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汉末军阀割据示意图》)。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出现了州牧军阀割据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依次介绍袁绍和曹操的发展壮大过程)。(过渡:袁绍实力壮大的原因容易理解,但曹操是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军阀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呢?)2、提出问题: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分点进行分析总结: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各种人才。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过渡:实力逐步壮大的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方,称雄北方,于是战争就不可避免了。)3、预习检查:请同学们说出官渡之战爆发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以及影响。4、出示《官渡之战形势图》,简介官渡之战的过程。5、组内讨论:曹操的实力虽然壮大起来,但是和袁绍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请问曹操是怎样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的?(学生分组讨论后,推举代表阐述小组观点。)教师点评后进行总结。过渡: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接下来他的目标是什么呢?(出示曹操的《龟虽寿》)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二)赤壁之战(板书)1、出示课件并依次介绍刘备和孙权的基本情况。2、刘备和孙权的发展壮大成为了曹操一统天下的主要障碍,于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率20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合迎战曹操,赤壁之战由此爆发。3、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结合示意图简述赤壁之战的过程并播放视频《火烧赤壁》。4、师生共同归纳赤壁之战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8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3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三国鼎立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