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政教处范文

职高后进生成因及其转化方法

所属栏目: 政教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4-08-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类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后进生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由于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世俗观念影响和在招生工作中总是把职业中学的录取批次放在最后,一些城市职业中学,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偏低,加之职业教育的社会性,使那些免疫能力低下的学生很容易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故职业中学往往后进生绝对数偏大。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网吧;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尽管后进生在学校班级中占有很小的比例,但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但影响学校的班级管理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碍于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形成,影响集体声誉,尤其是对他们自身今后的健康成长将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认真地分析后进生思想成因,细致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本人拟就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作了一定的探索:
    一、后进生形成原因
    1、 心理因素。中职类学校学生绝大多样十六七岁,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生理的发展使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心理发展尚未达到正确调节其精力的成熟程度。生理与心理的矛盾往往容易使他们做出不守“规矩”的事。兴趣与需要的矛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一定兴趣,主观上不努力、思想上不集中,缺少内在需求,不安心所学专业。精力分散,表现松跨,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下降,时常违纪违规。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而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偏面认为再努力也无济于事,这样的学生的内在要求与外在结果相悖,常导致丧失信心而自暴自弃。中职类学校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能否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如果他们认为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走上社会用不上,或用处不大,那么,在学习上就缺乏前进的动力,学习效果和其思想行为,品德表现就可想而知了。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不良及经济状况是造成当前中职类学校后进生特殊心理状况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由于许多家庭受文化水平限制,家庭教育的能力薄弱,教育水平低下,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不平衡或教育方法不正确等常导致教育力量的内耗,父母双方对子女要求不一致,过分溺爱或专制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意识,集体观念淡薄。更有甚者,由于父母中有行为不检点或有不良恶习,学生耳濡目染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背离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另外如果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也会给学生身心造成极大创伤,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自暴自弃,甘心落后。其次是来自家庭经济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其一切费用来自父母,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学生在家庭中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得什么是勤俭节约,在校大手大脚花钱,爱面子、讲攀比,不懂得珍惜,另一方面有些家庭仍比较困难,通过家长的收入艰难地为子女上学提供费用,而中职类学生的心理发展渐趋成熟,有些学生已能体谅父母的辛劳艰苦,在共同的学校生活中,易被孤立、冷落,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波动,在学习上分神,时间一长,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形成孤独、内向性格,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产生自卑心理。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失误,是造成中职类学生不良品德的直接原因。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仍有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进入中职类学校的这些学生成绩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很低。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在班级中经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冷落,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排斥。他们在失去关爱的同时也失去了进取心,失去了正当的追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少考虑个人的前途,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任何事情与已无关,消极对待,自暴自弃,甘愿落后。进入中职类学校后,由于教学手段和模式未得到改进,老师对他们仍不够关心,学习成绩仍然不佳,加上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教育方式生硬,教育措施不力,部分学生易对学校教育和家庭要求产生厌恶感,进而引起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好坏事情不分,处事鲁莽粗野,理智难以驾驭情绪,性格反常,形成不良品德。
    4、社会因素。当前,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从主流上来说是积极的,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无不对青少年学生有关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校课堂上的集体主义、奉公守法、合法经营、守法致富,但学生充耳所闻的也许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还有不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影响文化、黄色书刊的腐蚀,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落后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坏人的教唆等,这些都是中职类学生不良品德诱发的原因,不但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效,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学校德育所取得的实效。
    二、后进生转化对策
    1、 明确培养目标。中职类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从业人员提高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劳动质量、工作效率、法制观念、竞争意识、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对新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快速应变能力及灵活性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四有”为目标,培养能迎接时代挑战的一代新人。后进生进校后,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厌学情绪,制订适应学生持续发展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根据他们素质较差的各自特点和现状,为他们制订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学年、三学年阶梯式奋斗目标,低起点、近目标、严要求、多激励。目标不宜过高,以学生经过努力,跳一跳就能达到为宜;目标不应过远,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而积极上进;要求要严,要具体,要有布置有检查、督促和验收,不得自我放松,不得虎头蛇尾;要多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规范行为,激发上进心。在教师的教育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体验自身价值,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实现最终目标,学会做人。

    2、 强化管理制度。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而德育管理制度则是规范受教育者思想表现和道德行为的具体准则,因此,学校都要制订严格、详细、实在、可行的管理制度,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出发,从衣着、卫生到日常行为表现;从宿舍制度到就餐;从课堂纪律到课间秩序;从作业规范到活动条例;从一日常规到习惯养成;从校园文明到校外规章都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学校政教处、学生处、团委要经常开展规范、科学的检查评比,形成制度,当天公布、一周小计、一月小结、学期总评,并列入班级考核之中,进而扭转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形成良好的风。    3、加强心理疏导。中学阶段不仅是长知识、长身体的过程,也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心理偏差,尤其是后进生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况,而心理健康乃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后进后的言行,用心理学的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为他们提供心理帮助,排除心理障碍,使之尽快调整自己,以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自信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中。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克服由于未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而进入中职类学校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排除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孤独、自卑症状;消解来自各方面影响而导致的逆反甚至对抗心理,控制好动情绪,纠正不良习惯,以健康、乐观、自信、上进的心态,遵规守纪,刻苦学习,积极奋发,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改进教育方法。后进生们的初中三年是在教师“骂”、家长“怨”、同学“笑”中过来的,自尊心常受伤害,自有“低人一等” 的感觉,而目前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往往强制多于疏导,斥责训诫多于感情沟通,“家长式”、“封闭式”的德育方式势必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后进生,因而教育效果也就难以保证。我曾带的03财(2)班学生范贤勇以前是有名的“调皮大王”,态度油滑,表现散漫,学习马虎,时常违纪违规,任课教师没有一个不埋怨,有时还表现为似乎跟老师唱“对台戏”,暗暗地对着干,后来因打架受到留校察看处分。我经过多次接触发现该生爱面子,爱清洁,表现欲强,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应势利导,让其每天配合班干管理班级纪律。该生欣然允诺,每天俨然干部模样,大手大脚的开展工作,班级其他调皮学生在他的带动下行为也有所收敛,课堂纪律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在班内及时肯定他的工作成绩,鼓励他各方面要以班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全面发展,这一着果然有效,一学期来该生换了个模样,遵守纪律、学习勤奋、关心集体,成了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帮手,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后来该同学以优异成绩升入大学。因此,班主任、任课教师首先要从主观上认识这些后进生的“后进”仅是一种暂时现象。对这类后进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平时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情感,要多一点细心,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爱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懂得自尊、自爱、自重。不能简单粗暴地讽刺、挖苦、谩骂,而应关心热爱他们,相信他们,公正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消除逆反心理和对家庭学校的对立情绪,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拥有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人格。

 5、丰富活动形式。目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课堂灌输多于多彩的课外活动,单一的校内教育于丰富的社会实践,这是缺乏对学生心理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把握的结果。中职类学校学生多为16~18岁的青年人,精力充沛,学习又没有初中时紧张。学校要及时把他们过剩的精力充分调动起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点燃起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因此学校在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开展德育活动时,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浅、易、乐中参加各项活动,逐步达到德育的最终目标。学校、班级要经常相应组织安排各项活动,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球类比赛、卡拉OK、棋类、集邮、收藏、知识竞赛、公益劳动等系列活动,把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的学生吸引到不同的活动中去,让每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后进生们的才能“火花”能充分“燃烧”,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闪光点”,“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创设环境,在丰富的德育活动形式中,充分依靠他们自身的优点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用发扬长处来限制其短处,借助其内在力量,以求事半功倍,争取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品德方面协调发展。    6、构建育人网络。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方面的教育影响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只有将这几股教育力量柔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互相协助,共同研究、采取措施、共同教育,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取得较高的效益,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学校全体教职工必须进一步强化德育首位的认识,主动关心德育,参与德育、实施德育。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学校要以社会为依托,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德育力量和社区德育资源,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学校要强化家庭教育的优势功能,最大限度地抑制负面影响,认真家访、开好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传授科学系统的家教理论,提高家长的家教整体水平。        后进生不是天生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他们有爱心,在平时多关心 ,遇反复要耐心,促转化求恒心,大胆实践,细致工作,后进生终会转化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放心”的好学生。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    下一篇:小学转化后进生实施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