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就《海燕》教学谈一点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9-02-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海燕〉两篇》都是文学名篇,尤其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文采飞扬,气势磅薄,意境深远,深受全世界不同时代读者的喜爱。教好这一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中意境,理解其现实意义,学习其写作方法,是老师讲授该课的目的。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极为精妙的美文。学习这篇美文,我认为关键是,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什么叫意境,让学生领略课文的意境美。稍懂一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文学作品是可以有多种理解的,越是优秀的作品,越能引发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我们可以让学生冲破时空界限,神游暴风雨中的大海,想象接受暴风雨洗礼时的艰辛和酣畅;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各种物象作多种象征。如:让海燕象征生活中的意志坚强者,让海鸭象征生活中的虚伪者和懦夫,让大海象征纷繁复杂的生活,让乌云和狂风象征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磨难等等,不一而止……其次,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本文采用的象征、拟人、对比、烘托等各种修辞和写法,在作文中学习如何去营造各种意境;我们还可以通过两篇《海燕》的比较,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写实,什么是写意……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象征,教学参考书里是这样说的:“海燕象征无产阶段革命先驱;海鸭象征假装革命和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迅猛发展的革命运动;大海象征人民;乌云与狂风象征反动势力……”参考书编写者从高尔基写该文时的历史背景的角度对其作这样的理解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文学毕竟不是历史,欣赏文学作品不同于欣赏文物。“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种理解”。同一篇文学作品,不同时期,不同界层的读者就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如果硬让全国几千万中学生公式般地一律照此理解,这就不免有悖于文学欣赏以及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了。
  顾名思义,教学参考书本身就是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用。而问题是现实中并非如此简单,我们现行的教学参考书都具有法律般的威严,不允许老师有发挥的余地,只能按照参考书的规定来解决,考试的时候非的照此说法答题不可。写了别的答案,那怕你再有理,也不会给分。但是反过来,语文试卷中类似试题,若允许考生自由发挥,在评卷界定优劣时又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组矛盾。在应试教育的枷锁尚难以完全摆脱的当前,作为语文教师,在遇到《海燕》或类似课文的教学中只能“两头兼顾”——既要按文学欣赏的一般规律去引导学生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又不能“误人子弟”,要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要求,指导学生在考试时要按规定答案答题,尽管这样做难免有些苦涩和无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新课程教学有感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随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