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物理计划总结

《运动的快慢》课后反思

所属栏目: 物理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1-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本节的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接触。学生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关系,但是学生对于描述运动快慢的有几种方法、速度的运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及其换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快慢的表示方法等问题,就不知道了。所以为了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采用了如下的办法:

  首先在本节的引课上,为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才用了平时很少用的游戏竞赛的方法。就是将班级分为两大组。每一组选一名跑得快的学生,共两个学生来比赛,看谁先拿到教师手中的红旗,先得者为胜。学生很快就选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手,比赛很快就分出了胜负。学生的热情很高,于是我乘热打铁,问学生:大家知道是如何来判断他们赢得比赛的吗?于是很自然就带领学生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几种方法。我又对引课进行了问题式的回顾,就是他们最后赢得比赛的物理依据是什么?确切的说他们都到达同一位置,谁跑得快要看那一个物理量?那如果是在跑的过程中呢?又如何来判断他们谁运动的快慢?经过他们的小组讨论,这个结论很快就得到了。紧跟着又让学生例举跑100米比赛,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而其他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答案。这个问题就在轻松的讨论中给化解了。

  为顺利给出速度的公式。我出了一道小题: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因此速度的定义及公式顺理成章的给出了。至于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现在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自己运算就可以了,通过学生自己的换算,他们清楚了速度单位换算的关系1m/s=3.6km/h 1km/h=1/3.6m/s=0.28m/s。这就扫清了学生在运算中单位的障碍。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学生没有见到过。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做进一步的了解外,教师还通过“频闪摄影”的介绍来加以说明,这也是一种物理问题的研究办法。而且很有效。为了让学生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又做了深一步的解释:匀速直线运动是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好处。同时对于像处理:第一秒内物体经过2米,第二秒内物体经过2米,第三秒内物体经过2米,则物体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就有了理论上的依据了。

  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学生比较好理解。但是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尤其是平均速度的求法,尽管是是教师强调了几遍,但是学生还是照样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有针对性的出了两道小题。其一是: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途径中点B,前一半的速度为v1,后一半的速度为v2,求物体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其结果是v=2 v1 v2/( v1+ v2),而不是v= (v1+ v2)/2。其二是: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途径一点B,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求物体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其结果是:v= (v1+ v2)/2。通过这两个小题的解答,学生对于平均速度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不是单存的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

  通过本节的授课,我认识到有效教学的必要性。而要做好这一点,则必须“引”、“调”、“理”都要相应做的要好一些。引课抓住学生的心,让其迫切有解决问题的愿望。课中要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主积极调动他们的思维,教师精巧设疑,学生积极破疑。当然教师积极的引导和点拨,适当的讲解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 。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重力》课后反思    下一篇:《运动的描述》引课的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