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2-08-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中国古代,学生在髫龄即能诵《三字经》、《千字文》,熟读《唐诗三百首》。古人为何以这些经、文、诗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自有深理于其中。洛克的人类理智论提出在人初生时,如同一张白纸,及其年长,客观经验慢慢积累于其上,人始能够识物辨字,发生、发展人类社会共有的一些经验与情感,这才可以由主体自觉延伸向客体的正确认识。洛克的很多理论已经被颠覆,但“白纸说”仍然有一定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价值存在。没有人能够否认,人类的经验是随着人的年岁渐长逐渐积累起来的,我们的认识来自主体积累的客观经验重合于客观世界。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积累经验,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同理推知,对于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也需要尽可能多的让他们积累经验。认知能力是认识世界、判断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能力,于学生,是要让他们培养出自己认识生活、判断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在此一基础之上,方能让学生去感悟生活,用审美的眼光去注视生活。生活是学生拥有的最大的、最鲜活的学习资源,它是经验之总汇,是学生不竭才思的源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过于提高学生的对生活的理智的、审美的鉴赏能力。

  在诸多类学生当中,小学生是特殊的一个群体,盖为最像“白纸”者。他们的生活经验正在形成,积累很少,思想、感情比较单纯,思维能力还不复杂。怎样让小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尽可能多的经验以提高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审美能力,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直接关系着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小学生,在他们的直接经验的获取方面,有着很大的困难,他们生活环境比较固定,生活接触面比较狭窄,这决定了他们获取的直接生活经验必然不多。直接经验太少,便只能通过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来弥补,而语文教学在补充小学生所需的间接经验方面作用很明显。小学语文就传授的知识而言,是非常生活化的,偏于感性的理解,易于为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接受,它输出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感悟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材料很多,古典诗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最艺术化的,最审美化的文字,同样也是最生活化的文字。审美的、艺术的文字容易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古诗词中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在审美化、艺术化之后,易于被学生掌握和接受,沉淀在他们的经验积累当中,成为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媒介。

  人们从客观事物当中汲取的经验,以叶燮提出的三个字括之最为合适,曰理、曰事、曰情,生活众象,皆在三字之中。这三个字,或事中有情、理,情寓于事,理在事中,或理以明事,情以悟事,或理中见情,情中出理,环环相扣,层层相因,只有配合得宜,方能相得益彰。优秀的古典诗词恰能做到这些,拈出理、事、情,是配合得宜的,最能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其言忘其事,得其意忘其言,艺术、审美化去了生活的俗气,生活的经验和情趣变得更加纯粹。为了具体化古典诗词是艺术的、审美的生活经验的观点,下文就理、事、情三个方面为划分解读一些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以寻找上文观点的根据。

  理的方面:

  苏轼《题西林壁》(小学四年级)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首诗歌选自小学四年级课本,是宋代理趣诗的代表作品。诗歌要义是在说理;一个事物横看、侧看,远望、近观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说明观察事物不能只从一个角度观察,而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以获得多种别样的收获。除了理之外,也有事。如事物—庐山,庐山的景观应是峰峦重重,峭壁森森,说理中还带有关于事物的经验。理、事都有了,又带有情,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原来是身处山中的缘故啊。心悟以后自然会有某种情绪。因此,诗歌虽理趣为主,也兼及了事物和某种情感,经验要素非常丰富。

  事的方面: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小学二年级)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里,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某一种场景的描摹,篱笆、树、花丛三种景物,人、蝴蝶两种行为主体,组成了一幅生意盎然、充满童趣的乡间生活图。普通的生活经验组成为事,事中又有童真、童趣等情感体验,平凡、自然中却可以挖掘出艺术化的美感。诚斋论诗,认为对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可以生擒活捉,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写生活材料写活了,自是头等好诗。这首诗可说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事极小,景极寻常,美感、意趣却可以无穷。

  陆游《游山西村》(小学四年级)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歌乍看是一首很美的写事记游诗,对于农村风光、农家人的淳朴与热情,自己对农家的美好生活的羡慕、向往一一描写了出来,所叙的农家生活引人“遐思”,但是农家生活场景描述以外,还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可以做多重理解。这一句既是日常经验,也可以做哲理表述;往往处事最困难的时候,前途会豁然敞亮,因此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有面对未知前途的勇气。诗歌是写事记游,并于日常生活经验中点化出人生道理,事中有理,理寓于事,成为古代诗歌中事、理结合的好例子。

  情的方面:

  贺知章《回乡偶书》(小学二年级)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歌前两句纯是感叹,叹离别家乡之久,感人事消磨之快,岁月沧桑之感跃然于纸上。诗开头直接就是概叹抒情,已得情字。后两句有事物的出现,即镜湖之水,诗人描述出对于湖水的日常经验:春风年年吹,湖水却不改往日之容颜。对比湖水,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被凸显出来;人事有代谢,常旧常新,终不比自然之物万古长存,年年岁岁花相似,可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事之敌不过自然,每每伤千古骚客之怀,在对日常的生活经验的体悟中,诗人由概叹抒情一变为感悟人生之理,全诗就得到了情中叙理的效果,情、理皆从生活经验中脱化而出。

  白居易《忆江南》(小学四年级)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词一开始便以情夺先声,赞叹江南好,说明诗人对于江南风景的喜爱之情。接着,诗人写江南如何之好,从曾经的对于江南的生活经验里拈出两样事物,江花和江水,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景色,因此怎能不忆江南呢。此情、此事物,以事物生情,以情愈发喜爱此事物。情中有事物的形象描摹,情、事皆有,都是对于生活经验的审美化表述,情真而意切,我们的美感便来自于这种审美化的生活。

  上文对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从理、事、情三个方面进行的解读,也许并不深刻,但是一隅之见,可供三隅之反,这些解读,聊可作为抛砖引玉之用,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需要其他更多、更好的解读。

  古典诗歌用理、事、情进行划分,不能绝对化,诗歌中这三方面的内容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固每一首诗歌的这三面都要细细分析,以作出最明确的解读。

  好的古典诗词都是理、事、情三方面作最好的配合才得以成就的,理、事、情涵括着我们所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好的古典诗词才可以定义为艺术的、审美的理、事、情,艺术的、审美的生活经验。这些审美化的生活经验是学生需要的最适合于他们的间接性质的生活经验。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古典诗词必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对于诗词的学习中,可以整合、统一小学生必需的知识的教育和情感的教育。

  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育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意义非常,但关于古典诗词的教育,诗词能知未必能理解,能理解未必能教,能教未必能教好,此一项工程还需要无数的小学教师不断努力,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来。毕竟,在小学阶段,能教得好古典诗词比理解古典诗词对学生的意义要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要提高小学生语文的素养,善“知”不如善“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智取生辰纲》评课稿    下一篇:如何做好初中阅读理解习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