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主题班会教案

欢欢喜喜闹元宵主题班会教案

所属栏目: 主题班会教案  更新时间:12-03 点击次数: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 网 w w w. 91 0w.Ne t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民俗文化之根。

  2、在元宵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元宵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学习收集与元宵节活动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乐于表现的意识和乐于与他人分享的态度。

  二、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和元宵有关的资料,带制作元宵的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2月18号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 “上元节”。

  (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交流

  (三)、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4、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度过这次元宵节的呢?

  2、学生畅谈。

  3、积累元宵节古诗词。

  (五)、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元宵

  (六)、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元宵

  (七)、总结此次活动

  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度过,所以兴趣十分浓厚。多数学生能认真倾听同学讲解元宵节的来历习俗,讲讲自己知道的习俗诗句等。在制作元宵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将自己的想象赋予元宵的形状中,结束后和其他学生分享。这次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节日带给大家的欢乐,也对元宵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 网 w w w. 91 0w.Ne t
上一篇:欢度元宵班会案例    下一篇:《文明礼仪》主题班队活动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