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主题班会教案

德育案例主题班会:面对信打和擅逃的父子

所属栏目: 主题班会教案  更新时间:01-06 点击次数: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 网 w w w. 91 0w.Ne t

案例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对父子,父亲“信打”------他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总结出一条真理:孩子是不打不成器的。因为他当年非常顽皮,一次被他父亲绑在凳子上的一顿前所未有的痛打后才发誓要做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进而成长和成人的。所以他的教条就是打,要打疼、打烂,才有记性。他儿子在他的棍棒下,则学会了仇恨、坚强和擅逃。记得,这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的晚上,将近9点了,我正在备课。突然,铃铃-----一阵急促的门铃响起,我摘下对话器问:“谁啊?”“------老师,-------我不想回家了----”,从哭泣的话语里,我听出是班上小陈的声音。我感觉不对,忙说:“快上来,老师有话要说”说完,放下听筒忙下六楼。在三楼把小陈接到了家里。“还没吃晚饭吧”看着他簌簌发抖的窘相,猜问道。他点点头。我让他洗了把热水脸,把他拉进厨房,点火为他弄吃的。教他敲蛋,做着一个汤和一碗蛋炒饭。边做边问他出走的原由。他说,因为自己又去游戏机房,他父亲又打他,他就逃了出来。不到十分钟,他饿狼似的一气全吃了。“为什么又要上游戏机房去”我边洗碗边问。“几个同学说去,我就去了,反正今天妈妈说晚一点回家,后来,就忘了时间,被爸爸抓到打回家,我想,回家肯定要被他打死,就在半路上逃走了,可是没地方去,就来了。”“你知道,这会儿,你父母在做什么吗?”他摇摇头说:“肯定不会找我,尤其是爸,一直说把我打死算了,什么狗屁警察,就象土匪。你也看到,上次追到学校里,在教室前面把我往死里打,后来,我躲在上政治课的陈老师身后,陈老师说要报案去,他才住的手。我恨死他了,看在小时候给我输血救我的份上,否则我早就弄死他了。”他象竹篓倒豆子似的毫无顾忌地发泄着对父亲的怨恨。我暗暗吃惊。“那你妈呢,打你吗?”“我妈从来不打我,可是,她没办法的。”“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作业?我三年级时学习很好的,后来生了一场病,功课就落下来了,上中学后,我几乎什么都听不懂了。“我不会作业就画画,上课画老师,画同学、家里画变形金刚,画老爸的丑态,但他们总是撕我的画,我总是挨打。于是我干脆就玩,我很死他了------”------------------------了解了基本情况,看快10点了。我征求他的意见:“打电话让你父母来,陈老师做工作,起码保证你父亲今晚上不打你,好吗?”看得出,他有些不情愿,可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我故意先打他家里的电话,没人接。“看,你妈你爸肯定在找你呢”。又打他父亲的手机,告诉他,儿子在我家,让他和他妻子一起来领孩子。并约定:不管孩子有多错,今天晚上领回家后,不准再打孩子。不一会,他父母气喘嘘嘘地来了。“你们大概饭还没吃吧。”我故意这样问。“哪里吃呀,先是等他父亲去找,后来他父亲打电话回家说儿子跑了,就大家去找,一直到现在。”他母亲噎着说。“小陈,看父母为你急的,还不爱你啊!”小陈低下了头。我又让小陈把逃跑的原因告诉他父母。并以自己的孩子为话题表达我的观点:现在的孩子不同于我们小时候,父母的一顿打,也许能让一个顽童改变,成为一个很有出息人。(他母亲告诉过我:当年,是他爷爷一顿绑在凳子上的打,让他父亲从此改变了顽皮,逐渐成人。所以他父亲相信棍棒底下能成人。)但今天的大环境不同了,打其实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增添孩子对你的仇恨。前些天,我孩子也倔强――――“唉,可是不打,他更不成样,这些孩子,不懂得父母为他操了多少心――――”他母亲叹息着。“我是不争气,可你们也打得太狠毒了―――”小陈委屈地说。就这样,我们就关于如何彼此理解和谅解与小陈聊开了――――考虑到他们晚饭没吃,我让他们母子先回去,又做他父亲的工作。告诉他孩子目前的心境,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又商量了四条对策;1、不轻易打孩子,更不能往死里打,给孩子安全感。2、用爱心和帮助唤醒孩子,重新建立信任。3、加强督促接送一段时间,隔离与不良青年的交往。4、从激发兴趣着手,先让他学画画,培养学习习惯,不急于要他的学习成绩。他父亲愿意先试试。这一年,我无数次家访,小陈也多数次逃到我家,期间反复也较多,他父母为此身心疲惫,甚至有一段时间的双休日小陈就是在我家度过的,即使这样,他也逃走过,害得我四处找他。但我依然坚持不弃不嫌,坚持不断地给家长和孩子鼓励和帮助。由于接送和学画,小陈首先断绝了原来社会上的玩伴。也开始完成部分作业。又通过大半年的努力,父子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初三,由于有画画的特长,提前录取了中专并担任班长,大专毕业后又参了军,入了党。 案例分析: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的好感,对一个学生来说,犹如春风吹进他们的心灵,而爱和信任是让他们获得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在教育小陈的一开始,我采用了平时要多接近,课上不批评,遇事有耐心的策略,让他感到老师是他可信任的的朋友。所以,当他被父亲痛打而无家可归时,就想到到我家来,而不是继续到电子游戏机房或到社会不良青年家里。无疑这是我转化他的前提条件。试想,如果他不信任我,从此混迹于社会不良青年中,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教师不仅要爱学生,而且要让学生能体会到你的爱和信任,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有的老师认为,所有的关系中,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最难处理。开始做班主任时,我也这样认为。觉得有些家长素质低,很难缠。后来,我在和家长的家校活动中,在与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班级主题会中,在发动对班级现象的讨论中,在与家长的“闲聊”中,在换位思考中,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试试觉得效果还真不错。那就是,千万不能用责怪的口吻与之谈话,特别是差生的家长,要承认他们的努力,要平等地热情地以家长的口吻在交流教子心得的过程中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就象那天晚上,我丝毫也没有责怪那位父亲,而是一方面让孩子自己说出被打后的心理感受,让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用商量的口吻与他一起想对策,他就容易接受。对于如何改变孩子对父亲的偏见,我巧妙的用打电话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对于他的出走,其实父母是很在意的,父母其实是爱他的,只是恨铁不成钢。让家长真正感到,老师是真的在帮我们。这样使彼此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他们也就能听从我的建议和要求了。就象在后来每天的接送时,我有意识地经常与家长说说小陈的点滴进步,说说理解他们难处的话,夸夸家长对孩子的负责精神,这样家长就不会有意避开我,而是乐意与我交流,指导的方法也就在彼此的交流中被接受了,家校配合比较融洽,教育合力也就大了。许多教育案例证明:到了初中,要真正转化一个对学习丧失信心,又野了心、沾染了不良习气的孩子,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的家访能实现的,需要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倾注许多时间和精力,才能看到一线希望,而且反复肯定会很多,你必须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才能真正转化一个学生、一个家庭。小陈就是这样的。在他父亲开始接送两个星期时,比较平稳。可是有一天他爸因为有事晚了半小时,他竟然又去游戏机房。他爸询问他时因为狡辩又忍不住操起家伙打跑了他。晚上电话打到我家,我多想责怪他父亲的暴躁。可是,我忍住了,安慰他别急,帮他问问同学和其他老师再与他们联系。他父母很是感激。第二天当着孩子的面主动检讨自己不够忍耐和冷静,还当下肯定儿子没有乱跑、自己去美术老师家画画的举动。每当小陈反复,每当他的父母教育手段欠坨妥时,我时常想到放弃。但是每当看到他父母期盼的眼神,听到“陈老师谢谢你,救救我的孩子,他只听您的”话语时,我又不忍心放弃,我就告诉自己:坚持你的爱心、坚持你的忍耐、坚持你的期待,为了一个孩子的未来、为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一定要坚持。就这样,为小陈的转化、为小陈家庭的希望,我用爱心、耐心、恒心坚持了整整一年多的无数次联系、无数次家访和尽可能的帮助,才使小陈顺利进入他喜爱的学校,开始他新的人生。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 网 w w w. 91 0w.Ne t
上一篇:德育案例主题班会:爱心润物细无声    下一篇:德育案例主题班会:欣慰的小变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