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地理计划总结

中考地理抽样分析报告

所属栏目: 地理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4-04-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2008年我市中考地理生物两科仍然实行合卷考试,总分70分,其中地理、生物各占35分。中考结束后,市教研室地理学科随机抽取了浔阳区300份试卷,组织市直中学部分地理教师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命题思想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08年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运用、探究、实践能力。试题注重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以及注重考查与高中接轨的核心知识。

二、试卷概况

1、试卷评价

2008年中考地理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地理知识考核范围,选择了最基础的和重要的地理知识作为命题素材,精心构题。体现了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及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和人文性特征,遵循了地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重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原则。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检验初中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功能以及指导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但由于版面所限,试题的背景材料稍少,题型与文字叙述还应更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更加新颖、活泼,以符合新课标下地理命题特色。

2、试卷结构

2008年中考地理试题总分35分,其中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综合题3小题,共23分。具体结构(如表一) 表一:

目标结构

结构

题             号

分值

合计

识记

10、12、13(1)(3)、14(1)(2)(3)(4)

17

35

理解

2、6、7、8、9、11、13(3)、14(2)(4)

10

应用

3、4、15、13(2)

6

灵活和综合运用

1、5

2

内容结构

地球和地图

1、4、5、14(4)

4

35

中国地理

2、3、6、7、8、10、14、15

18

世界地理

9、11、12、13

13

难度结构

难度

题号

分值

占分比

难度评价

0.85以上

3、12

2

5.7%

容易

0.60—0.84

6、8、9、11、13(1)、14(1)(3)(4)、15

20

57.1%

较容易

0.40—0.59

1、2、4、5、7、13(2)、14(2)

10

28.6%

中等

0.20—0.39

10、13(3)

3

8.6%

较难

0.20以下

0

0

0

               

      

 

3、测试点的分布(如表二)

表二:

题号

分值

测试点分布

1

1

经纬度的判读、赤道周长、地球自转周期

2

1

我国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判读

3

1

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

4

1

比例尺的计算与运用

5

1

五带的划分、太阳光照图的判读、经纬度的判读、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6

1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

7

1

治理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措施

8

1

我国主要的牧区及其牧区类型

9

1

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

10

1

我国主要山脉及其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1

1

亚洲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等方面表现出的文化艺术风格和民风民俗

12

1

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胜地及旅游项目景观

13

10

填图:世界之最(海洋、群岛、湖泊)及第二大洲、德国首都、人类文明发祥地、气候类型的判断及描述、亚洲地势特点及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4

11

蒙古、喜马拉雅、台湾海峡、珠江三角洲、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原因、亚欧板块、方向的判断、京广线、陇海线

15

2

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日常行为

4、试题特点

(1)死记硬背题目少,体现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充分体现中考选拔性考试功能。

2008年中考地理试题无论是选择题命题,还是综合题的命题,都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比往年有所增强,更好地体现出中考的选拔性考试功能。此外,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覆盖面较广,较好地把握了各阶段的地理知识在试卷中的比重(见表一),且考点分布合理(见表二)。

(2)重视基础,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

试题立足于地理“双基”,依据《考试大纲》,紧扣教材,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以及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的考查。如考查地球、地图中的经纬网图的判读,地球自转、比例尺的计算、方向的判读等知识,世界地理中的有关气候类型的判读、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分布、旅游胜地及旅游项目景观、自然地理特征、人口等知识以及中国地理中的行政区划、地形、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河流、资源等内容都属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地理环境问题入手,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试题较好地选择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及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考查,突出考查了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如考查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邮政编码中的代码所表示的不同级别行政区域含义,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应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等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治理黄河下游的措施,世界人口的分布,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原因,运送救灾帐篷选择最合理的运输路线以及开放性试题:请你列举两例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日常行为等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存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4)创设问题情景,注意考查了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次地理试题在能力考查上,考查识记层次分值占45%,理解、应用层次占55%,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针对识记层次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牢固的“记住”一些重要的地名及相关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并准确地落实到地图上。如考查世界最大的海洋、最大的群岛、最大的湖泊、第二大洲,人类文明发祥地,德国首都,欧洲主要旅游景观所处的国家,以及考查我国邮政编码所代表的行政区域的级别,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分布,邻国、海峡、工业基地、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位置。针对理解、应用能力层次的考查,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如考查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绘制校园平面图应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根据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秦岭—淮河一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原因等内容,知识跨度大,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5)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了对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空间概念的考查。试题中地理图幅5幅,图中涉及的读图、填图以及无图考图题的分值占26分,占地理试题总分值的74.3%。且涉图题中所隐含知识信息量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填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三、成绩分析及评价

(一)全市地生学科中考成绩分析  (如表三)

表三:

实考

人数

0-20.5

21-41.5

42-55.5

56-70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分率(%)

低分率(%)

标准差

45350

3450

20751

13391

7758

70

1

40.40

49.02

17.10

7.60

13.81

(注:地生学科满分70分,及格线为40.40分,优分线为55.20分,低分线为20.20分)

 (二)市直学校(应届)19 所中学地理学科中考成绩分析(如表四)

表四 :

实考人数

0-9

10-20

21-27

28—35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分率(%)

低分率(%)

标准差

4440

205

1306

1213

1716

35

3

23.78

54.08

29.20

6.06

7.53

(注:地理学科满分35分,及格线为19.09分,优分线为27.04分,低分线为9.54分)

(三)地理抽样成绩分析及评价

我们随机抽取10个考场300份试卷进行分析,分析情况如下:

表五: 地理抽样成绩分析

 

样本容量

0—9

10—19

20—29

30—35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300

10

115

126

49

35

4

31

21.4

51.3

16.3

        

 

(注:满分的60%为及格,满分的85%为优秀)

表六 各大题抽样得分率、难度值

题号

地理

分值

12

23

35

满分

3600

6900

10500

实际得分

2222

4098

6406

得分率(%)

61.7

59.4

61.01

难度系数

0.62

0.59

0.61

表七 各小题抽样得分率、难度值

题号

1

2

3

4

5

6

7

分值

1

1

1

1

1

1

1

满分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实际得分

131

164

273

172

132

242

129

得分率(%)

43.7

54.7

91

57.3

44

80.7

43

难度系数

0.44

0.55

0.91

0.57

0.44

0.81

0.43

题号

8

9

10

11

12

13(1)

13(2)

分值

1

1

1

1

1

6

2

满分

300

300

300

300

300

1800

600

实际得分

180

217

90

236

255

1150

305

得分率(%)

60

72.3

30

78.7

85

63.9

50.8

难度系数

0.60

0.73

0.30

0.79

0.85

0.64

0.51

题号

13(3)

14(1)

14(2)

14(3)

14(4)

15

 

分值

2

4

3

1

3

2

 

满分

600

1200

900

300

900

600

 

实际得分

207

765

458

248

545

504

 

得分率(%)

34.5

63.8

50.9

82.7

60.6

84

 

难度系数

0.35

0.64

0.51

0.83

0.61

0.84

 

        

 

四、考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主要体现在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透,记忆不够牢固。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透:如选择题第1题。错答率56.3%,许多同学错选C,究其原因,学生审题不清,经纬度概念及表示方法混淆,误认为表示伦敦经度0°为纬度(赤道)0°,从而导致判断错误。选择题第2题,错答率45.7%,有些同学错选B,究其原因,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山地与丘陵概念,以及识图能力差。选择题第8题,错答率40%,究其原因,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各类牧场及理解其相关概念。

记忆不够牢固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及分布记忆不够牢固,且不能准确地落实在地图上。如综合题13(1)(3)小题、14(1)(2)(4)小题,由于学生对一些世界、中国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记忆不清,对亚洲的地势特点记忆不清,以及对我国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环境,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等记忆不清,导致失分较多。

2、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地图知识薄弱,空间再现能力差。

基本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从答题情况看,有较多学生缺乏地图知识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为此,失分较多。例如,第10题,错答率40%,这题是无图考图题,要求学生能准确记住我国主要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并且还需较强的地图空间再现能力。综合题第13题第(2)小题,错答率49.2%,究其原因,学生不能根据所提供的英国伯明翰的年内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及描绘其气候特点。此外,部分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也较差,例如第14题第(4)小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所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正确判断出从北京运送一批救灾帐篷到汶川,应选择最合理的铁路线是京广线、陇海线。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例如选择题第5题,错答率56%,本题知识跨度大,考查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能根据夏至日太阳光照图,并结合地球上“五带”的分布范围,经纬度的判读,夏至日某地物体正午日影一年内长短的变化,昼夜半球的划分等有关综合知识才能作出正确解答。选择题第4题,错答率42.7%,该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校园长、宽的数据,计算出在课本大小的纸张上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应选择的最合适的比例尺,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缺乏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反映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而导致失分。选择题第7题,错答率57%,该题反映出学生对黄河各河段治理措施混淆,不能正确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而选择采取合理的措施,也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4、审题能力弱,错别字较多。

审题能力体现了考生的一种素质,部分学生由于审题的能力弱导致失分。如第13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填出A—F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而有些同学则填写字母代号。

错别字,笔误也是失分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将“柏林”写成“伯林”,“四周低”写成“四周底”,“喜马拉雅”写成“喜玛拉雅”,“太平洋”写成“大平洋”等。

五、教学建议

1、复习时,教师要善于把中考地理《考试大纲》与地理教材有机结合,研究中考《考试大纲》所需要把握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依据考试大纲,结合地理教材学懂学通后,才能使地理复习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2、重视地图教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将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的融合,造成答非所问,不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地理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地图,让学生在熟悉地图的过程中,对各地理要素有机的加以记忆,只有重视地图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立足“双基”,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并注意有梯度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复习时,要依据中考地理《考试大纲》和教材,狠抓“双基”落实,同时,要结合市教研室有关中考备考会精神以及相关练习进行有效训练。加大区域地理教学力度,复习时以抓重点和主干知识为主,并注意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4、注意关注时政热点,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近几年中考地理试题在创设题目意境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涉及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的背景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国情、乡情,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最新前沿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动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考地理试卷的分析和备考实践总结    下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工作总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