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说课稿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诗五首》说课稿《野望》赏析野望()甫西山白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条。  《野望》是代诗人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潜藏在下面的却是海内风尘。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诗的首联写野望时所见的西山和锦江景色;颔联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孤身浪迹天涯;颈联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尾联写野望的式和对家国的深沉忧虑。  注释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岭终年积。三城:指松(今松县)、维(故城在今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⑵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国,临行时曾对诸亮说:“万里之行,始此桥。”这两句写望。  ⑶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甫四弟:颖、观、丰、占。只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⑷迟暮:这时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托。  ⑸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⑹日:一作“自”。  白话译文  西山白皑皑护卫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世事日益条令人悲伤怅惘。  创作背景  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作定居草堂的第二年(上元二年,761)。  赏析  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因此以“白”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甫虽流落西蜀,而报

 

《唐诗五首》说课稿
上一篇:黄鹤楼导学案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卷(含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