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  题第4课 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1教学目标1、知识与:掌握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史和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2、过程与法:通过对隋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教学朝与日本的交往、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文艺作品中僧取经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异同教学准备多媒体班班通系统、ppt课件等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过程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太宗、玄宗等人的领导下了朝呈现出强盛气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和谐友好,社会生活富富多彩。但好像还缺少什么?一个朝代真正的强盛不光表现在对内,也表现在对外。那么朝的对外交往有哪些成就呢?又有哪些需要我们了解的人和事呢?带着这些问题大家把课本打开至19页,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4课: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师生互动,探究新课朝对外交往的表现: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砍断视频:(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僧别西去取经”片)师:这视频,大家都很熟悉吧!生:《西游记》。师:《西游记》反映的主题是什么?生:僧西天取经。师:那么僧是谁?西天是哪里?他为什么去取经?这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吗?大家看课本第21页,我们来学习第一个主题。(一) 玄奘西游----中印友好1.(多媒体PPT课件展示)玄奘取经背景:玄奘: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名祎。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627年他为求佛学真谛 从长安出发,西行5万里,到印度取真经。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从事佛经翻译工作。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西域记》。2、经过(1)艰难西行:贞观元年(627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印度)师结合课件《玄奘西行动态图》,给学生讲述西行中的种种艰辛及磨难,让学生感悟玄奘坚持理想,无畏困难的气和精神。师结合课件图片简要讲述(2)天竺游学:(3)归国译经:贞观19年(公元645年)归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及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