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音乐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包楞调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欣赏歌曲楞调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过程与法      本课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齐鲁支脉音乐的特点。2.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楞调》的由来  历史上,成武的庙等寺庙都有庙会。每逢庙会,总有不少善男信女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尤以妇女拜佛念经者多。  一开始,庙前有年迈的妇女,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进香的香火,一头为了平衡衬个东西,口中念念有词。   后来,这种形式被改成一头是个莲花盆,一头是个大鲤鱼,担子用竹片制成,光滑而有弹性,招来众人围观,边舞边唱小曲。唱词有的来自佛经、民间故事等,曲调有的是当地民歌,有的是地戏曲,《楞调》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流畅,情绪热烈,表现出演唱者朴实、朗的性格特征。仔细聆听,说一说歌曲中的装饰音有什么作用。“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读一读节奏,唱一唱旋律。舞蹈《楞调》二独奏《楞调》请您欣赏“鱼咬尾”  《楞调》旋律的发展规律我们称之为“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乐句的结束音与下一乐句的第一个音相同,也叫衔尾式、接式或连锁传递,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发展规律的一种见法。歌曲《楞调》请您欣赏欣赏歌曲,跟着老师唱这首歌的旋律。下课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包楞调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乌苏里船歌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走绛州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