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音乐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同学们:      上册我们在神州音韵的栏目中了解了秦晋、齐鲁、关东地区的音乐,本单元继续华夏音乐之旅去认识、体验江淮、浙赣、楚湘、闽粤地区的风土人情吧! 阳花鼓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猜猜这是种乐器?   这是双条鼓。通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股条敲击鼓面,双条鼓也由此得名。双条鼓起源在阳,又称阳花鼓,在有一首民歌就是以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先来一起欣赏和学习吧!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它予音乐以活力。    阳——是明朝开国皇帝元璋的故乡,虽然现在是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这里却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阳人的绝活——阳花鼓,这是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阳花鼓——流行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阳地区灾荒不断,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阳歌》,歌中唱道:“说阳,道阳,阳本是好地,自从出了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阳花鼓历史缘由明清两代,由阳府(今皖北地区)一带是“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的长年灾区,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唱乞讨。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    这首歌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是阳花鼓中较为流传的一首作品。特别是“得儿飘”“另当”等词语,很有特点。这些口语化的词,是民间小调特有的特点,多在乞讨的过程中顺口拈来,为讨好彩头的话语。作者介绍: 演唱提示:   歌曲的演唱的曲谱分析:切分节奏性、小七度音程。   歌唱的基本要素:呼吸 、发声、共鸣、语言。歌曲曲谱分析:    此曲有哪几个音构成的曲调? 主音是什么? 五个音组成:      do  re mi sol  la (1   2   3   5   6 )这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宫  商  角  徵  羽。此曲最后落音do上,即以宫为主音,称为宫调式。同学们,你们见过舟赛吗?这是哪个地区的特有习俗? 、 五月五舟鼓五月五,是端午,江河上响起舟鼓。咚咚咚,咚咚咚,鼓点穿越历史震千古。寻找屈原的诗魂,抖擞华夏的精神。啊!舟鼓,声震山河,万众

 

七年级神州音韵凤阳花鼓课件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凤阳花鼓》教案    下一篇: 七年级音乐下册《凤阳花鼓》说课稿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