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九年级

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九年级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九年级《18.4焦耳定律》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题18.4焦耳定律授课人课型新授班班通使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过程方法:知道物理探究实验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教材分析重点焦耳定律的探究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运用教学方法课件演示、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视屏文件;Flash演示课件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导入生活中的物理,回顾上周“要闻”周六,我们班小明同学的爸爸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爸爸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是用手一摸电视机后盖后就发现,小明刚看过电视。你知道小明的父亲是根据什么道理来判断的吗?新授一、电流的热效应(图片展示)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能,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后,你能解释下面这个现象吗?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猜想(分组讨论一下)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播放视屏文件(一)0~2:10秒认真观看视屏,捕捉知识要点:1.视屏演示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探究方法?2.在探究中哪些量相同,哪些量不同?3.在实验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比较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的?(引出物理探究实验方法---转换法)实验方案:第一次实验: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或密闭的空气盒中,使之它们产生的热对煤油或空气加热。使两电阻丝串联,以保证它们的电流相等;让甲瓶的电阻相对乙瓶中的较大,观察两瓶中煤油或空气的膨胀程度,如图1所示。第二次实验:欲使其电阻一样,电流不等,可以在两个相等的电阻上再并联一个等值的电阻丝,则干路和支路上的电流不相等,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用Flash课件演示)1.被加热的物质是煤油。介绍课本上实验。2.被加热的物质是空气。3.用凡士林将火柴粘在串联的电阻丝上,接通电源,过一会儿发现,电阻大的火柴先掉下。4.使用同一根电阻加热煤油,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观察温度计示数,比较三次实验温度计液面高度,会发现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电流越大,温度计液柱上升越多。分析论证---引出焦耳定律1.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2.在通电时间、电阻相同时,通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3.在电阻相同,通过电流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热量越多。三、焦耳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结论,这与我们刚才得出的发热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是一致的,于是人们为了记住他,把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其公式为:Q=I2Rt。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介绍焦耳的生平,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理论上对该表达式的推导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消耗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由P=UI与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综合得出Q=I2Rt。即:Q=W=Pt=UIt=IRIt=I2Rt当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时;则计算电热还可用:Q=Pt;Q=UIt;Q=t五、应用例:一根60?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练习:1.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的电流是2A,1min产生多少J的热量?2.一只额定功率是500W的电饭锅,在家庭电路中使用,正常工作10分钟能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六、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利用电热有哪些方面的利用呢?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屏!播放视屏文件(二)电热器1.工作原理:电流的热效应.2.构造:主要工作部分是发热体,常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金属导体作为发热体。用电器长时间没有使用,隔一段时间要通电,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电热来驱潮。注:任何用电器工作时都是产生电热。因为用电器都是由一定阻值的导体组成的,导体中或多或少在都有电阻,所以电流通过这些电阻时都会发热。凡是加热的装置都利用了电热。请大家举一些实子说明。电热的防止电热对我们有有利的方面也有

 

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上一篇:焦耳定律教学设计10    下一篇: 18.4焦耳定律(第2课时)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