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课件20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2.积累、品味写景的优美语言。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答:回复,写给;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被人们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文题释义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作者简介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药家和文学家。隐居茅山,被称为“山中宰相”。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徵)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创作背景初读感知朗读MP3hóngtuíyù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读不准确的字。陶弘景()夕日欲颓()与其奇者()2.听读课文,注意划分停顿。(1)四字句,两两停顿(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请同学们齐读课文。hóngtuíyù1.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四时()歇()颓()沉鳞()与()四季消散参与,这里是欣赏坠落疏通文意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的修辞3分钟计时开始2.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不理解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种美景的人了。3分钟计时开始疏通文意析内容悟美感景物描写: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顺序:视角:仰视——俯视——平视(远眺)时间:早——晚通过你的阅读,作者所描绘的这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山水相映之美、色彩搭配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5分钟计时开始析内容悟美感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其实承载着作者自己的心情和情感,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好的世界,他又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主题探究欣赏美景,背诵课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除课文描述的美景外,还能想到什么美景?大自然的千姿百“美”泰山之雄峻答谢中书书黄山之幽奇峨眉之清凉长江之浩渺西湖之妩媚洱海之绚丽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作业布置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创作背景】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罔落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近乎流放。《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解决生字词读音。遂()寝()藻()荇()注意如下语句的节奏。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suìqǐnzǎoxìng初读课文,理解文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此播放诵读积累词汇,分组对抗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3)月色入户()(4)遂至承天寺()....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门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6)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睡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罢了.....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有清闲逸致的人罢了。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

 

答谢中书书课件20
上一篇:答谢中书书课件19    下一篇: 答谢中书书课件2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