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留园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苏州园林叶圣陶预习检测1.请同学们准确地朗读下列字词。池沼轩榭丘壑嶙峋蔷薇镂空蔓延着眼斟酌琢磨2.根据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因地制宜嶙峋胸中有丘壑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什么说明文?苏州园林。事物说明文。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如何?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5.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文意。2.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3.学会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速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了什么?概括段意(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5)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9)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提取主句法小组合作:①文章的1、2段和后面的段落是什么结构关系?第5段的中心句和其他句子什么结构关系?②文章的3、4、5、6段顺序能否互换?它和文章的哪句话是对应的呢?③有人认为:1-6段将苏州园林介绍得很详尽了,那7-9自然段有用吗?这是什么说明关系?探究结构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的布局(3)假山池沼的配合(4)花草树木的映衬(5)近景远景的层次(6)角落的布置(7)门窗的雕琢(8)颜色的搭配(9)理清内容1.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美术画作比较打比方延伸:亭台楼阁亭:在地面直接平起,有顶无墙台:高而平的建筑,一般为方形。台上可有建筑,也可没有楼:重屋为楼。两层以上的大型建筑物阁:四敞为阁。四面皆有窗,也设有门,四周有挑出的平座,与楼近似,体量较小巧,可看做架空小楼层2.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堆叠艺术:审美的创造技术:长期重复劳动获得的经验技巧2.假山池沼的配合——池沼配合河道模样:安排桥梁宽敞:作为全园中心+石头花草鱼莲=一幅画3.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写意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4.近景远景的层次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墙壁廊子镜子延伸:轩榭廊舫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榭:多指水榭,是临水而建廊:连接两建筑物的通道,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挡雨舫:仿照船型而造的建筑,大多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5.角落的布置局部的图画美6.门窗的琢磨工艺美术的上品7.颜色的搭配安静闲适广漆,棕黑色白色墙壁淡灰色方砖屋瓦檐漏绿色草木明艳的花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绝不讲究对称”。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3.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古代宫殿和苏州园林)语段精读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着眼在画意。”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举例子:“古老的藤萝”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美。(2)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美。(3)花草树木的映衬:映衬美。(4)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美。(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7)极少用彩绘:色彩美。文章从七个方面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探究其“美”用“苏州园林美在_____”说话。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这里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建筑中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揣摩语言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限定性词语“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件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苏州园林》课件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苏州园林》ppt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