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生物 > 八年级下册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3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海地霍乱疫情蔓延2010年12月19日,统计表明,霍乱已导致2535个死亡病例,还有10万人染病。这些患者均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sars病毒大流行时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香港禽流感流行杀死1.7万只鸡你知道哪些传染病?什么是传染病?小组讨论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睛的疾病,二者有何不同?二者的病因大不一样。近视眼是由于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能传染.结膜炎是由外来的致病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还有什么会引起传染病呢?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链接链接结核病蛔虫病艾滋病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真菌病毒、病原体人体侵入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54岁的河北籍男子孟茂盛,起初他不知道自己患了“非典”,去天津治疗,在治疗期间,先后有97人被他感染上“非典”,人称“毒王”。(新华网2003-05-2809:38:01)传染性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请同学们用约4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P73-74页内容,结合“资料分析”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2.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源:?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饮水、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传染源易感人群空气、飞沫饮水、食物生物、媒介土壤、接触传播途径传染病流行的环节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为哪三种?2、我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才能防止传染他人?3、同学们怎么做才能不被传染?怎样预防传染病?合作探究小明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切断控制保护传染病预防措施不与SARS病人接触锻炼身体消毒洗手戴口罩隔离、治疗SARS病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1.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为重点.2.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为重点,3.对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这些病采取哪种预防措施?你知道这六幅图各采取了哪种预防措施吗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艾滋病(AIDS)(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3)病原体存在部位: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4)发病机理: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5)病症:HIV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6)传播途径:①性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7)易感人群: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8)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能力提升:艾滋病知多少!艾滋病流行的具体环节是什么?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想想看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传染源—传播途径—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和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的用过的注射器等易感人群—如何预防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我们任重道远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阻止艾滋病传播的三条有效方法:1.固定一个忠实的、未被感染的性伙伴。2.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3.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胡锦涛与艾滋患者“历史性握手”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⑴.不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⑵.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流行三环节预防三措施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综合措施重点措施相结合.课堂小结1、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_、___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32
上一篇: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31    下一篇: 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3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