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明朝的统治练习2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下列关于明太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元末起义军的一位领袖B.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C.他没有完成全国统一D.他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2.从丞相制度的演化与变迁,可以看到封建专制制度因时而动的特性。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皇帝分别是 ()A.秦始皇、明太祖 B.秦始皇、明成祖C.秦始皇、隋文帝 D.隋文帝、雍正帝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让有才学的人由此参政C.选拔皇帝旨意的顺从者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4.“民以食为天”,我国历代重视发展农业,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①玉米②葡萄③马铃薯④甘薯⑤石榴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5.下列关于明朝社会经济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作物B.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C.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D.棉纺织业从北方推向南方6.为了强化皇权,明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右图是明朝的一件历史文物,它反映的是以下哪一措施 ()/A.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B.设立内阁C.实行文字狱D.设立特务机构,监视官民7.一天上朝,朱元璋问国子监祭酒宋讷昨晚为何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旋即拿出一幅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主关心大臣 B.君臣关系紧张C.君权的强化 D.君臣关系亲善8.科举考试从唐太宗时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到明朝时的“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反映出科举制度哪一方面的变化 ()A.考试的内容 B.考试的形式C.考试的目的 D.考试的影响9.《明史·选举志二》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B.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C.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D.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10.假如你是明朝时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销路最好的商品 ()A.书籍和药材 B.丝绸和瓷器C.金银饰品 D.香料和宝石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朝最具特色的集权措施莫过于特务机构的设置。昨天还只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或亲信宦官,明天可能就成为置你于死地的杀手,他们秘密接受皇帝的差遣,游离于法律之上,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使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材料三在中国有过这样一种考试,这就是后期以经义八股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这是一种全国规模的,能相当客观、准确地判卷的考试……八股也许不能承担出最好的文学,出最好的思想、学问或者救国救民的重任,但至少它履行其作为入仕的“敲门砖”的功能看来还相当有效……不管它有多少毛病,无论如何,有它也许终胜于一个贫寒子弟要想上升,完全无路可入、无门可敲。(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示,说说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3分)(2)材料二说明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1分)(3)材料三中的八股取士开始于何时?“经义”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说一说八股取士的利与弊。(4分)(4)除了材料反映的措施外,明朝初期的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请再列举一例。(2分)答案1.C2.A3.C4.A5.D6.D7.C8.D9.B10.B11(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置特务机构,监视官民。(2)使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3)明朝。“四书”“五经”。利:使考试更规范、更公平,使一些出身贫寒的人可以做官。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4)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设立“廷杖”制度。(符合题意即可)

 

明朝的统治练习20
上一篇: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14    下一篇: 明朝的统治练习有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