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1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假如你是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销路最好的商品()A.书籍和药材B.丝绸和瓷器C.金银饰品D.香料和宝石2.中国一词在英语中翻译为“CHINA”,据说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明朝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在()A.苏州B.景德镇C.松江D.南京3.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能够吃上玉米、马铃薯和花生这些美食最早应在()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4.宋朝时期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A.吃到香喷喷的玉米和甘薯B.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C.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D.开封、临安城内瓦子热闹非凡5.“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了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还有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B.打破门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士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6.在历史课堂上,老师的板书中出现了“设三司”“废丞相”“锦衣卫”等字样,可见这节课涉及()A.明朝的对外关系B.明朝的经济发展C.地方官制的改革D.朱元璋强化皇权7.明朝老儒钱宰上朝后低吟的诗、吏部尚书吴琳回老家后在田间插秧的事明太祖都了如指掌,这种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因为明朝()A.废除行省B.废除丞相C.八股取士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皇帝分别是()A.秦始皇和明成祖B.汉武帝和明太祖C.秦始皇和明太祖D.汉武帝和明成祖9.下面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10.“杨坚——李渊——赵匡胤——忽必烈——________——皇太极。”依据规律,括号中应填入的是()A.李世民B.成吉思汗C.朱元璋D.努尔哈赤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谈谈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大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百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材料二明大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回答(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宰相的设置问题上看法有何不同?(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据此,唐朝和明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BDACDDDCCC二非选择题1.(1)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2)实行八股取士(要求答卷为“八股文”)。学习“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文。(3)说明了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意思接近即可)2.(1)唐太宗认为应该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皇帝决断和集体讨论应结合起来。中央政府各部门只管办事,皇帝一人决策即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3)从根本上说并不矛盾。因为唐太宗要求“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后“方可奏行”,最后的决定仍在皇帝一人手中,二者都坚持专制制度,但唐太宗要求将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统一起来,明太祖将宰相制与君主专制绝对对立起来看待,因此得出不同结论。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14
上一篇: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13    下一篇: 明朝的统治练习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