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社戏考点汇总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一、主题概述

  文章以“社戏”为线索,生动地叙述了“我”童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善良、淳朴的农村小伙伴形象,表达了对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村小伙伴美好情谊的眷恋之情,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字音词义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诚然:确实这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三、考点归纳

  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在开头介绍平桥村的情况?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为什么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一是制造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热情能干的特点。

  4.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是因为那里的人的善良可爱,同时深化了主题。

  5.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因为“我”所难忘的,是那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即人情、景物、回忆。(另外一个说法是: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6.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的体贴照顾无微不至,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

  ③更加重要的是,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因此“我”对这样的“乐土”、这样的童年往事,一直到长大也念念不忘。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下一篇: 回延安考点汇总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