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备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灵动传神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在细腻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的品质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重点)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灵动传神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在细腻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难点)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的品质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难点)学习内容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导语:你知道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泰山北斗”是谁吗?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散文《朝花夕拾》、诗歌《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留学日本: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弃医从文: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年),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集《牛车上》等。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2、背景链接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字词积累】注音舀水(yǎo)揩(kāi)碟子(dié)捆绑(kǔn)咳嗽(késou)调羹(gēng)绞肉(jiǎo)薪金(xīn)校对(jiào)草率(shuài)洗澡(zǎo)悠然(yōu)吩咐(fēnfù)抹杀(mǒ)疙瘩(gēda)深恶痛绝(wù)不以为然(rán)阖家欢乐(hé)2、解释词语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揩:擦,抹。阖家欢乐:全家都很快乐。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3、成语辨析区别—“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例1: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意例2: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四、【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两个任务:(标明小节。(提炼每个片段的主要内容范围主要内容第一片段(1)笑声明朗第二片段(2)走路轻捷第三片段(3-13)叮嘱许先生给晚归客人付车费,饮食习惯第四片段(14-17)幽默招呼来客第五片段(18-23)久雨偶晴的造访第六片段(24-26)对青年来信的态度第七片段(27-30)不吝啬校样纸第八片段(31-34)妻子许先生的担当第九片段(35-40)夜里看电影不坐车第十片段(41-42)不一样的休息第十一片段(43-54)昼陪客人夜加班第十二片段(55-59)品尝海婴的鱼丸第十三片段(60-62)包书也要亲自动手第十四片段(63-66)身体不好,更加惜时忘我地工作2、根据课文叙述的事件,提炼出涉及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几个方面的信息?明确: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休闲娱乐读书写作五、【品语言—析形象】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示例: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分析:通过对神态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分析:通过对鲁迅先生动作的细致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一往无前,义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4
上一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23    下一篇: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