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表格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资治通鉴》和写作背景诵读课文,掌握词句意思,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诵读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能当堂成诵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了解《资治通鉴》和写作背景2、诵读课文,掌握词句意思,积累文言词汇3、熟练诵读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能当堂成诵教学方法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预学设计1、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文体知识朗读课文,试着疏通文意【学生连读两次课文,在笔记本上试着翻译课文,并将不懂之处标记上“?”4、预学时产生的困惑、疑惑,请写在下面空白处1、【方法: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来完成,并整理在预习本上。】2、【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重要信息】3、【学生连读两次课文,在笔记本上试着翻译课文,并将不懂之处标记“?”】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质疑问难。质疑台二、哲理名言导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可以塑造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就是读书的受益者。今天,我们学习《孙权劝学》。师生互动学生认真倾听用名言哲理导入,既奠定了感情基调,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预学检测师:《资治通鉴》即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古代但凡在政治方面有建树的名人,均要拜读《资治通鉴》,它对他们建立政绩有很大的影响。1、作者及作品A、走进名人———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生字卿()岂()涉()猎孰()遂()邪()更()1、学生交流预学成果,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2、师多媒体补充解释3、学生独立完成大屏幕上的生字通过检查预学情况来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学内容,让学生二次学习基础内容,加深印象。四、多种方式诵读,授之以渔师:“好文不厌百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想了解一篇文章的意思,离不开反复地诵读,文言文更需要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提要求:(1)读准字音,句读,不错读、漏读、回读(2)读准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蒙母,结友而别。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师多媒体出示正确的朗读节奏】(1)字音要读准(2)句读要分明,力求抑扬顿挫,声情并茂(3)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4、全班齐读,师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分明,要有韵律美。1、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停顿、节奏,速度稍缓,体会感情2、学生仿读3、指名几位学生有感情朗读其余同学听读后评价4、学生齐读,读出最佳效果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师:学习文言文,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需要我们根据语境,给予准确的解释。疏通文意1、交流预学成果,疏通文意【不懂之处标记,准备质疑】2、请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成果3、集体逐段朗读,通译全文,把握文意。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句交流预学成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如有不解之处,标注出后,写在黑板。2、指名4人小组全班交流,一名学生读,一名通译,一名标注重点词汇,一名补充。3、全班同学自由识记译文及其重点词汇。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六、归纳整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2、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古:古代王侯的自称今:孤单、孤独古:当时专指负责经学传授的学管今:一种学位名称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古:重新今:更加3、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知道、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识别)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第4课《孙权劝学》表格教案
上一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24    下一篇: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1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